“绿色先锋”王元顺 废物换日用品 推广垃圾分类“绿行模式”

华西都市报 2018-06-10 04:04 大字

“绿色先锋”王元顺。

在南充很多小区,居民们会习惯性地把家中废纸板、矿泉水瓶、废旧衣服攒起来,在每周固定时间,向前来小区回收垃圾的志愿者兑换蔬菜、洗衣粉、洗洁精等物品。

这些志愿者都是王元顺的团队成员,由社区居民、环保人士、大专院校及中小学学生组成,每周会定期到各个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向居民们推广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4年,王元顺创立南充市垃圾分类促进中心。4年来,中心先后在南充多个小区和学校举行以可回收垃圾换蔬菜、日用品的活动2000余场,实现垃圾减量1400多吨,覆盖超过10万人。

今年,王元顺站上了首届四川省“十大绿色先锋”的领奖台,他说,“做垃圾分类不容易,希望未来每一位居民都用行动支持环保公益事业。”

王元顺刚创立垃圾分类中心时,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居民理解垃圾分类概念,“不能只是简单的口号宣传,关键是要让居民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实惠、便利。”

经过调查,他决定推行垃圾分类“绿行模式”,即通过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同时让分类后的垃圾能产生经济效益,为百姓增收,为政府减负,达到多方共赢。

随后,他开始在南充多个社区试点,在社区搭起特别“集市”,让居民用家中废旧物品来换蔬菜、日用品。“开始大家半信半疑,看到有人真正用家里的旧报纸换了一袋蔬菜后,才相信这是真的。”

渐渐地,王元顺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置换日用品活动受到居民们的欢迎,他的团队也在壮大,社区居民、环保人士、高校学生都加入进来。

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王元顺也会让志愿者在现场设置垃圾分类的有奖知识问答,“居民在换东西的过程中就能了解实用的环保小知识,既提高了环保意识,对我们开展工作也有帮助。”

工作开展起来了,如何扩大垃圾分类“绿行模式”的影响力?王元顺动起了脑筋。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他有了新打算:在社区推行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

“我们的想法是,居民不仅能在线下兑换物品,在线上也能实现。”王元顺说,中心通过去社区宣传,让居民们成为会员。然后,居民们给分类好的垃圾贴上专属二维码,投递到中心在社区设立的回收站。待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回收后,居民就能在线上获得几十到几百不等的碳币,在线上商城兑换喜欢的物品。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创新,并搭建起垃圾分类的互动平台。”王元顺希望能聚众智、聚合力,动员全民力量来推广垃圾分类,真正做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见习记者杨金祝

新闻推荐

建设晚熟柑橘基地

本报讯6月6日,记者在位于顺庆区潆溪街道板凳垭村的晚熟柑橘基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大片大片的土地已经被规整出来,基...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