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撂荒地里“种”出好日子
●本报记者 张蓉萍 见习记者 罗虹
曾经的无房户不仅靠自己的双手建起新房,还发展起养殖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顺庆区永丰镇临江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吕恒文一家不等不靠,依靠养猪今年可望实现脱贫。“精准脱贫是自己的事儿,不能一味靠政府,自力更生才是出路。”今年56岁的吕恒文,瘦弱的身体里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身残志坚
无房户发展养殖业
佝偻着腰、裤腿挽过膝盖、双手在浑水田里劳作,摸到枯烂的树枝便扔在田埂上……5月7日,记者来到临江寺村看到吕恒文正在田里忙碌着,旁边是他请的人正拿着机器耕田。这块田位于吕恒文房子的下方,沿着屋前一个被竹叶铺满、看不清路的狭窄陡坡下去,便是一个大约0.7米宽的水沟,水沟两侧之间没有搭板,只能靠自己的双腿跨越过去。只有短短几分钟的路程,但对于身高不到1米5还驼着背的吕恒文来说也是个挑战。“这块田是别人撂荒了好多年的,只能先用机器耕,牛才耕得动。”吕恒文站在田里,水已经没过他的小腿,身材瘦小的他在阳光下仍旧笑容满面。
宽敞的水泥院坝、屋前核桃树硕果累累,围坐在绿荫之下,吕恒文聊起了一无所有的过往。“我以前自己没得房子,和媳妇住在兄弟家里面,自己又只有2亩地,养活这个家庭都困难。”吕恒文说,平时妻子在家种庄稼,自己在场镇上打点零工,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曾经过无房户的日子中的一件事让吕恒文至今难忘。“农村有个习俗,说是在别人家坐月子会给别人带来霉运,所以我媳妇生了娃儿,是在院坝坝里躺了一个月。”幸好,2015年,国家给无房户有相应的政策补助,有了这笔资金,他才四处借钱修起了现在的砖房。有了自己的住房后,吕恒文又在旁边修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养猪房,准备发展养殖业来摆脱困境。
从第一头种猪赊账,到现在吕恒文的养猪房里已经养了60头猪,还养了100多只鸡,牛、羊、鹅一样不落,吕恒文的养殖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自力更生
日子越过越甜
2015年房子修起了,2016年被纳入精准贫困户,有了低保政策兜底,顺庆区经科局给予了种猪资金支持、电路安装、产业规划……吕恒文的苦日子是越过越甜了。“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这是吕恒文教育孩子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我有两个娃娃在读书,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初中了。就算为了孩子,我也要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家里发展起了养殖业,吕恒文田里的庄稼也一样不落地做。“我自己只有2亩地,但是现在已经种了40多亩地了。”吕恒文说,附近的村民大多都搬出去住了,大块大块的土地就这样撂荒下来,他便利用撂荒地种起了庄稼。水稻、玉米、花生、红薯、药材、油菜等,根据季节变化,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哪里有空田他就去哪里种,就连距离家半个多小时路程的农田,吕恒文也种上了红薯。
60头猪、40多亩地,仅靠吕恒文夫妻俩,怎么忙得过来?“60多头猪每天要吃8大锅猪食才得够,分早晚2次煮。”吕恒文的妻子赵群华告诉记者,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煮猪食,喂完了猪已9点多了,这才收拾去地里忙活,中午不回家吃饭,吕恒文煮好饭给她送到地里来,吃完饭夫妻俩便又接着忙活,直到夜幕降临才收拾东西回家。回到家里忙活到凌晨,才能卸下一身的疲惫休息。
吕恒文站在自家房屋前,房屋周围遍地都是他亲手种的庄稼,满身泥土掩不住他内心的欢悦。“国家的政策再好,也不能伸手白要。”吕恒文说,他虽然没得文化,但脱贫是自家的事,去年他们靠自己的双手收入了8万多元,除了家里的开支,还还了4万多元的欠账。他相信,只要踏实肯干,他们一定会早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新闻推荐
■南充晚报记者陈松文/图本报讯近日,在不少市民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的一条消息,让有车一族不再淡定。消息称:“南充抓拍‘违法鸣笛\’神器上线,一抓一个准。希望司机朋友们都能养成良好驾驶习惯,以免...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