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之美
□ 周艳(南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每次读《蒹葭》,都会被朦胧的意境和含蕴不尽的诗意所折服, 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2500年前秦地的民歌。传说,《诗经》由尹吉普采集、孔子编订。“《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孔子对《诗经》作出的高度概括。的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 备受历代读书人的尊崇,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诗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蒹葭》一文经过沉淀与传承,更是展现出鲜活、深刻的意境之美。
自古以来描写相思的诗句有很多,诸如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沂孙的“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张九龄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在我看来,这些都远不及《蒹葭》意境之美。王维的《相思》仅有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可满腹的情思却始终未曾直接表白;王沂孙的《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强调得更多的是由思念带来的满腔愁绪;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描摹了思妇的消瘦形象,以及思妇对爱情的忠贞专一。而《蒹葭》不同,全诗洋溢着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整首诗, 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诗中“宛”字的妙用,使诗的意境显得更空灵朦胧、引人遐想,可谓锦上添花。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读《蒹葭》感受的“美”也不尽相同。
年少读《蒹葭》,好比“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青年读《蒹葭》,对梦中的“伊人”,不单是求而不得的懊恼,更多的是“未得”的美好和无限感慨;中年品《蒹葭》,恰似“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人到中年,经历了风雨,也见过了彩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除了爱情,更多的是对家庭的责任,孩子的平安、老人的健康、 事业的腾飞……是中年人心中的牵念和不懈追求。这时,健康、理想、信念、事业、前途等占据中年人的绝大部分空间, 这些都是中年人心中最重要的那个“伊人”。中年品《蒹葭》,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老年重拾《蒹葭》,几许欢喜?几度忧伤?回首往事,皆廊桥遗梦,美丽了时光,惊艳了岁月,如一壶陈年老酒,历久弥香,曾经年少时深深爱慕的姑娘或少年郎是否还伫在心中央, 曾经初见般的美好和纯真的记忆只能笑之,慰之……
《蒹葭》的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并称赞它风格很“洒落”。谢榛《四涣诗话》还指出:“《三百篇》已有声律,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说《蒹葭》不但有绘画美,而且还有音乐之美。的确,《蒹葭》的美,又因邓丽君的歌声《在水一方》,走进千家万户。“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如今,斯人已逝,歌声长留,经典依旧,芳华仍在。
《蒹葭》的美,远不止爱情里的渴慕和追随,“在水一方的伊人” 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电影《铜雀台》里《蒹葭》的唱词,含蓄又炽热,浅浅几句,便牵住了观众的心魂。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分明是近在咫尺,却如流光转瞬即逝遥不可及。蒹葭苍苍,伊人如花,在河之畔;蒹葭丛丛,伊人如梦,宛在画中央……
昨夜,我梦见在微凉幽缈的深秋清晨,蒹葭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所恋的那个人,宛在水中央……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强力推进商标品牌兴市战略过程中,南充市取得了显著成绩。记者昨(7)日从市工商局获悉,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地理标志商标7件、驰名商标9件,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达16577件,位居全省第四。该...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