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高学生排练的川剧入选省第三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爱上川剧 “00后”变身梨园新花

南充日报 2017-11-17 04:29 大字

●本报记者 罗琴

11月15日,记者从南充高中获悉,该校初中部选送的川剧节目《梨园新花》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三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将于11月26日代表南充在省川剧院展演。15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充高中,见到了初中部2016级(1)班的小演员们,听他们讲学习川剧的故事。

创意编排 川剧充满青春活力

11月15日下午,记者在南充高中嘉陵校区看到,30多名小演员正在紧张排练川剧节目《梨园新花》。11月26日,这个节目将登上四川省第三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的舞台。

“四川戏曲,百花齐放,川北曲艺,源远流长,千里万里……”随着带着浓厚戏曲韵味的歌声响起,6名小演员挥舞着旌旗上台,一场充满川剧元素又不失青春活力的《梨园新花》就此精彩绽放。

《梨园新花》指导老师陈波,是市川剧团资深演员,有着多年的演出经验和节目编排经验。“要把川剧演好,讲究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需要很扎实的功底,但给这群娃娃排节目就不能这么要求。”陈波告诉记者,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由于孩子们没有戏剧功底,而且对川剧这种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于是他决定节目既要展现孩子们的青春活力,又展现川剧的艺术魅力。“最重要的是要勾起孩子们对川剧的兴趣。”陈波决定创新川剧表现形式,用戏歌戏舞的舞台形式,展现不一样的校园川剧。

陈波告诉记者,为了让川剧更好地走进校园,更贴近青少年,他在节目服装上进行了创意改编。陈波说,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孩子们是无法穿着传统戏服表演的,例如戏服的长袖,同学们挥出去可能就收不回来,靴子穿上去也会站不稳。“传统的戏服不利于校园普及,所以演出服装就是脸谱T恤、黑色练功裤,靴子改成白色的板鞋。孩子们脸上画脸谱涂油彩,这样既展现了川剧元素又体现了同学们的青春活力。”陈波告诉记者,在妆容上,他专门请来川剧团的化妆老师,给小演员脸上涂上各种各样的花脸脸谱。

记者从彩排现场看到,该节目中的歌曲带有浓烈川剧韵味,还融入了戏剧中的架子功和民舞,结合校园文化及学生特点,充满青春与活力,使得节目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有校园文化韵味。

比爵士舞更好看 “00后”爱上川剧

该班班主任老师杨勇告诉记者,参演《梨园新花》的30多名孩子都是“00后”,年龄13岁左右。节目从5月底着手准备,他们利用课余和晚自习的时间,每天训练3小时左右。一开始训练时,老师要求双手举着走台步,一天训练下来,同学们免不了腿软手酸。“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同学们不仅没有叫苦叫累,反而爱上这项传统文化。”

陈思睿今年13岁,在参演这个节目之前,她对川剧仅有的印象停留在变脸、吐火上。“我以前觉得川剧就是年纪大的人喜欢看的,我们流行的是爵士舞。”陈思睿告诉记者,学习川剧以后,她再也不觉得川剧“老土”了,反而认为川剧气势恢宏充满了力量,比爵士舞更好看,而且“有趣”。

杨勇告诉记者,川剧是四川的文化标志之一,极具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其中,“变脸”、“喷火”、“水袖”等独树一帜的表演方式更是让广大观众回味无穷。“我每天都放节目的歌曲,觉得越听越好听,家里7岁的儿子也会唱几句了。”杨勇告诉记者,“川剧进校园”活动不仅培养学生对民族戏曲的兴趣,更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引导他们养成高雅的艺术品位。

新闻推荐

市司法局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哪里有矛盾纠纷 就有专职调解员

●本报记者唐甜近年来,市司法局高度重视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积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创建法治南充、平安南充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健全排...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