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改三建 村子变靓村民变勤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9-11 06:02 大字

高坪区胜观镇龙迴寺村改建后的民居。

□周汉兵 文/图

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坚持按 “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的思路,将新建新村聚居点、旧村落改造提升和传统村落民居修复保护结合起来,精心推进“五改三建”(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和建园、建池、建家)工作,让村子变了,带动村民也变了。

现场 村里旧宅换了新颜

会龙镇桂花井村是今年将出列的一个贫困村。9月3日,笔者站在村里的高处眺望,村里的硬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直通家门,坑洼不平的石头院坝改成了平整大气的水泥院坝,村民的房屋经过“五改三建”后变得整洁大方,房前屋后还整齐地规划出庭院经济区域。与硬件环境相匹配的是,在村民的房屋墙壁上,“德、勤、孝、善、美、乐”“养成好习惯”“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等标语随处可见,“村规民约”“幸福家庭”“门前三包”等宣传牌挂在村民家的大门口,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该村第一书记成英告诉笔者,如今在村里,“向善向上”氛围浓郁,村民争做“真善美”的优秀代表。她还介绍,为让村民的好习惯保持下去,村里经常性开展评比等活动,让村民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代表,包括“文明之星”“卫生整治星”等,被评选的优秀代表还颁发荣誉证书或流动红旗。

亮点 搬进新家睡得踏实

高坪区佛门乡胜利村村民谭永玲对安居工作深有感触。

9月3日,笔者在谭永玲的家看到,改建一新的房子美观大方,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屋内陈设虽然简单,但摆放井然有序。厨房里,贴着瓷砖的灶台干干净净,锅碗瓢盆摆放有序,拧开水龙头,水就哗哗流到水缸里。“看嘛,家里有了洗衣机、电视机,现在的日子过得安逸,我很满意!”谭永玲高兴地对笔者说。

谭永玲多年来一直住着破烂的老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而且因为地质原因成了C级危房。去年,政府帮她建起了新房,搬进了新家。“新房宽敞明亮,晚上睡得踏实多了。”谭永玲高兴地表示。

谭永玲的感受,也道出了众多贫困户的心声。据区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介绍,去年高坪区累计为4994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五改三建”等任务。今年,又实施642户易地扶贫搬迁、4301户农村危房改造、25户地灾避险搬迁和4023户“五改三建”工程,乡村旧宅换新颜。

变化 好习惯在慢慢养成

9月4日,高坪区老君镇凌云山村二组村民杨定清早早起床忙碌。趁煮早饭间隙,他开始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和废品,这已成了他的一个习惯了。“房前屋后、院子里整洁了,看起来顺眼一些,住起来也舒服一些。”杨定清感受到了好习惯带来的好处。

杨定清是一个贫困户,以前除了种点庄稼外,就靠捡破烂、收废旧增加家庭收入。但是,以前他捡回来的破烂、收回来的废旧就随意堆放在院子里,乱七八糟,气温高的时候院子里臭烘烘的、蚊虫也多,很多村民和干部都不愿到他家的院子里去。去年,镇里为他家改建了住房,实施了“五改三建”。为了帮他养成好习惯,镇村干部多次到家里给他宣讲“摆顺、扫干净”的道理,帮助他整理废旧、收拾家居,并组织村民和干部去检查。慢慢地,杨定清变得爱清洁了,院子里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如今,老君镇每月开展一次环境卫生评比活动,由镇村干部和村民组成评比组,对做得好的、转变大的授予流动红旗,对做得差的、屡教不改的通过广播和每月的巡讲会实行点名批评。

据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从2016年以来全区紧紧围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主题,倡导乡风文明,培育新型农民,以美化乡村环境为重点,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深化,村民的好习惯在慢慢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等生活习惯逐渐成为众多村民的自觉行动。

新闻推荐

全市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污染专项整治

本报讯(记者陈冠霖)9月6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南充市从7月中旬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督促各机动车维修行业在作业过程中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按照‘谁污染、...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