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改三建”:描绘新村美画卷

南充日报 2017-09-05 06:01 大字

●周汉兵

近年来,高坪区坚持“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的原则,将新村聚居点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和传统村落民居修复保护结合起来,精心推进“五改三建”工作。如今,村子旧貌换新颜,村民精神面貌一新。

【现场】民居旧貌换新颜

会龙镇桂花井村是今年将出列的一个贫困村。8月31日,记者站在村里的一处高处俯瞰全村,只见蜿蜒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农房经过“五改三建”后焕然一新,房前屋后还规划出庭院经济区。与硬件环境相匹配的是,村民房屋的墙壁上,“德、勤、孝、善、美、乐”“养成好习惯”等标语随处可见,《村规民约》、“幸福家庭”“门前三包”等宣传牌挂在村民家的大门口,浓郁的乡村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该村“第一书记”成英告诉记者,如今在村里,向善向上的氛围浓郁,村民争当“真善美”的优秀代表。为让村民的好习惯长期保持下去,村里还经常开展评比活动,让村民选出心目中的“文明之星”“卫生整治之星”等,并给优秀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或“流动红旗”。

【故事】晚上睡得踏实多了

佛门乡胜利村村民谭永玲谈起安居工作时深有感触。在谭永玲家,记者看到,改造一新的房子美观大方,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屋内陈设简单有序。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现在的日子过得安逸,我很满意!”看着自己的新家,谭永玲难掩喜悦之情。

多年来,谭永玲和家人一直住在破烂的老房子里,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成了C级危房。“一下雨,锅碗瓢盆都要拿过来接水。冬天待在屋里,冷得直哆嗦。尤其遇到刮风下雨天,生怕房后的岩石垮塌,过得提心吊胆的。”去年,政府帮她家建起了新房。“现在晚上睡得踏实多了。”谭永玲说。

谭永玲的感受,也是众多贫困户的心声。据该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区累计为4994户贫困户的房屋实施了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和“五改三建”。今年,还将实施642户易地扶贫搬迁、4301户危房改造、25户地灾避险搬迁和4023户“五改三建”,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变化】好习惯正慢慢养成

9月4日,老君镇凌云山村村民杨定清早早起床忙碌了。趁煮早饭的间隙,他开始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和废品,这已经成了他的一个习惯。“院子里整洁了,看起来顺眼了,住起来也舒服了。”杨定清深刻感受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

杨定清是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种点庄稼外,平时靠捡破烂、收废旧增加收入。以前,他将捡回来的破烂、收回的废旧随意堆放在院子里,将整个院子弄得乱七八糟不说,一到夏天,院子里臭烘烘的,村民都不愿到他家去。去年,镇里为他家实施了“五改三建”。为了帮助他养成好习惯,镇村干部多次到他家宣讲“摆顺、扫干净”的道理,帮助他整理废旧、收拾房子,并组织村民和干部去检查。慢慢地,杨定清变得爱清洁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据了解,老君镇每月开展一次环境卫生评比活动,由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评比组,对做得好、转变大的授予“流动红旗”;对做得差、屡教不改的通过广播和每月巡讲会实行点名批评。

“老是被点名,面子上过不去。”杨定清不好意思地说:“再说,现在政府把我家改造得漂漂亮亮的,如果还是脏乱差也说不过去。”

据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该区围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这个主题倡导乡风文明建设,以美化乡村环境为重点,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爱清洁、讲卫生等好习惯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新闻推荐

昨晨 立秋后首场大雾造访

9月4日清晨,立秋后的首场大雾造访南充主城区,林立的“城市森林”在如同一层纱幔的雾气笼罩下若隐若现。记者了解到,本次大雾天气未对城区交通秩序以及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造成影响。本报记者...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