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业主返乡创业 村民富了钱袋“归雁”变“头雁” 引领奔康路

南充日报 2017-08-12 04:29 大字

●本报记者 易立权 实习生 蒲丽雅

艳丽的花卉开满大棚、成林的果树点缀山野,乡间道路旁,还有成片的莲藕和随处可见的鸡、羊……

这个生机勃勃的乡村,是顺庆区渔溪乡渔溪桥村。通过2年半的发展,在“归雁”业主、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渔溪桥村曾经的荒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片规模发展的花卉、水果和莲藕产业基地,基地采取“业主+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回乡创业 撂荒地变聚宝盆

8月7日,记者在渔溪桥村看见,一排排白色大棚内,开满朵朵美丽鲜花,大棚外,一条条产业便道纵横交错。这座“余香花卉家庭农场”,就是村里的花卉产业基地。

精准贫困户陈玉珍在农场一块空地整理花卉。“我在农场上班1年了,每月有1500元收入。”陈玉珍告诉记者,她家就在农场附近。每天,她和江玉林等5名精准贫困户结伴来农场上班,日子过得很充实。“今天的一切,全靠党的好政策。”谈起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陈玉珍很满意。

“余香花卉家庭农场”的业主张波已过而立之年,他是顺庆区渔溪乡渔溪桥村村民,长年在外务工的他有10多年的鲜花种植经验。“回乡创业是我的梦想,乡上和村里给我很多创业支持。”张波说,在外务工时,他的年薪最高时达到13万元。但他一直希望能回乡创业,做一番事业。

2014年底,张波在一次回村过程中,渔溪桥村干部主动联系他,希望他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能回村带动乡亲共同脱贫致富。“听说我要回村种花,家人很不看好,他们认为种花不仅成本高、成活率低,而且经济效益也不高。”张波坦言。

尽管如此,但张波最终还是选择回村,因为在他看来,渔溪桥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渔溪桥村地处平坝、土壤良好、日照时长、水源丰富,而且鲜花市场潜力很大。回村之初,我就流转了40亩土地。”张波回村后,乡村干部带着他四处选择合适的土地,村里为此还修起了园区道路、平整土地,给张波前期创业和后续种植、销售等环节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两年半,张波的花卉产业基地规模从最初40亩扩大到如今100亩,不仅盘活了撂荒地,还帮扶3名精准贫困户成功脱贫,带动10多个村民就近就业。“目前,鲜花产业已基本成型,下一步,我打算采取‘业主+农户\’的模式,为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统一回收销售,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增收有渠道。”张波说,目前,他的鲜花基地已向周边村发展,带动周边6个村和2户贫困村民发展鲜花产业50余亩,预计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对于下一步规划的实现,他充满信心。

种养结合 走农业旅游之路

记者沿着洁净宽敞的村道公路前行,右边是荷田,左侧山中果树成林,鸡、羊随处可见,山脚下一处大门的中堡寨观光农业山庄几个大字十分醒目。

山庄内已经建成亭台楼阁,一些工人正忙着建设其他配套设施。2014年返乡的何红军,是这座山庄的负责人。“我在外打拼多年,在乡村干部的发动下,我决定回来搞产业。”何红军说,创业之初,乡政府不仅组织人员给山庄修建了1公里多水泥路,还四处牵线搭桥,为山庄引进了品种优良的果苗和跑山鸡苗。目前,山庄已种有桃、李、枇杷等果树100余亩,发展有鸡、羊等养殖业。“现在,我还组织工人打造山庄景点,走农业旅游观光之路。”

顺着园区道路继续走,道路两侧是密密匝匝的果树,精准贫困户何零元在一片桃树下拔草,“今年村上为我家在这片山上免费租了一亩果树,明年就有收益了。”何零元说。

渔溪桥村第一书记杨德武介绍,村里从山庄租赁了近10亩果园,免费发放给何零元等5位精准贫困户,由村民自行管理,何红军提供技术指导并统一回收。“果树栽种已近两年,明年就有收益,每亩可助农增收3000元左右。”他说。

“目前,归雁扶贫成效渐显,如今的渔溪桥村村容整洁、道路干净、民风淳朴。”杨德武说,村里建起3个产业基地,有100亩花卉产业基地、600亩水果产业基地和300亩莲藕产业基地,采取“业主+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渔溪桥村不仅在全乡率先通了天然气、电信光纤和自来水,还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户户有便民道、家家有庭院经济。

新闻推荐

南充顺庆:做好绿色“加减法”找回青山绿水

“把这批猪儿卖了以后,打算尝试发展种植业……”8月8日,在南充市顺庆区大林镇李家坝村李家坝生猪养殖农民合作社里,46岁的村民马会琼正在将自己饲养多年的能繁母猪装车运走,这批猪是马会琼最近两个月...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