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捉襟见肘到年入万元贫困群众李明玉 奔康路上信心足

南充日报 2017-06-06 06:10 大字
●任俊吉

青山绿水间,坐落着一栋崭新的瓦房。仲夏的微风轻拂着房屋旁边栽满脆红李、车厘子树的果园,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房屋正门前的墙壁上,贴着一张《贫困户***精准脱贫帮扶明白卡》,卡上老照片中的竹篱笆瓦房摇摇欲坠。

“这上面是我家老房子的照片。”6月5日清晨,嘉陵区吉安镇杜家桥村贫困群众李明玉看着自家墙上的 《贫困户***精准脱贫帮扶明白卡》,满心高兴,“现在住的新房子不仅漂亮,厨房、厕所和城里的一模一样。”从去年的D级危房改造到今年的“五改三建”工程,哪一天做了什么,李明玉如数家珍。

杜家桥村距离吉安场镇近5公里,以往没有通公路,进出全是山路,极为不便。李明玉妻子去世得早,他自己也因病无法干体力活,有智力残疾的儿子还需要照顾,没钱、没技术、没劳力,父子俩的日子捉襟见肘。

“以前,全家的收入就是种田种地和政府救助,一年满打满算就三四千块钱。看着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出去务工挣钱了,我家连糊口都难,心里真不是滋味啊。”回想起从前的苦日子,李明玉一脸无奈。

转机出现在2013年。那一年,村里考出去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曹勇看到家乡破败的景象,毅然告别了都市的“白领”生活,回乡成立了嘉陵区鑫金玉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种羊、肉牛和生猪,并全票当选为杜家桥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我们叫他‘犟拐拐\’,好好的工作不干,回来当农民。但没想到,就是这个‘犟拐拐\’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明玉告诉记者,仅用了两年时间,曹勇不仅在这个不通公路的贫困村建起了9公里多水泥路,还让村民们全部喝上了干净水。

曹勇的合作社逐渐步入正轨,让杜家桥村的村民尝到了甜头。2015年初的一天,曹勇抱着一对小羊来到李明玉家,“李叔叔,这对羊儿送给你,养大了我帮你卖。”

“那年底,我赚了800块钱。数着手里的钞票,感觉整个人都在发抖。”时隔数年,想起当时的景象,李明玉依然激动不已。

随着脱贫攻坚的春风在中华大地愈刮愈烈,李明玉明显感觉到自家发生的巨大变化。2016年上半年,镇、村干部来到他家,帮助他进行了D级危房改造;下半年,曹勇又抱着一对羊儿来到他家,“李叔叔,国家出台了贫困户小额信贷政策,最高可以免息贷款5万元发展生产。你可以贷款入股合作社的脱贫奔康产业园,每年按照入股金的8%保底分红,3年后视效益重新签订合同。”曹勇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对李明玉来说,曹勇的话无疑有相当大的诱惑力,要是贷款2万元,每年就能无偿分到1600元,对他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况且经过3年多的发展,曹勇的合作社年产值已达到200万元以上,规模还在扩大。也正因为如此,村里已有22户贫困村民毫不犹豫地入了股。但李明玉还是怕。“贷款”两个字就像魔咒一样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让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喘不过气来。

那时候,曹勇天天到李明玉家苦口婆心地劝说,虽然李明玉心里有了松动但还是没有开口。直到2016年底的一天,放完山羊回家的李明玉看见曹勇正蹲在池塘边喂鱼。只见投食机一开,鱼群就像一道道闪电从四面八方游来,池塘里响起“扑腾扑腾”的水声。看着这个白脸书生如今成了皮肤黝黑的汉子,想到他为村民作的点点滴滴,“我要脱贫”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李明玉就主动走了上去……

几天前,李明玉得到合作社今年上半年的分红,小额信贷以及贫困户产业周转金共4万元入股,分了1600元,村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入股分得700多元。“上半年的收入还不止这些,我做村道保洁工作,每月有300元工资;两亩地租给合作社有400元,另外家里还有鸡、羊……”李明玉乐呵呵地说,曾经以为“万元户”离自己很遥远,现在看起来唾手可得。

今年上半年,曹勇的合作社又上马了新项目———建草莓基地10亩、租用50亩农田发展稻田养虾。正在松土的草莓基地就在李明玉的院坝边。儿子年初参加了就业培训,即将外出做些简单活儿,少了后顾之忧的李明玉谋生了一个想法———到合作社打工。这想法,他准备近期就跟曹勇提。

新闻推荐

梦圆北大

张晓天(南充)北京大学,这个神圣的知识殿堂,让我向往一生。而今,两鬓染霜之年来到北大,已是梦寐已求。昔日的渴求、向往与遗憾和今天的前往,哪怕只是短暂的邂逅,也让我弥补了今生所不能空缺的...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