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运用交通美学 城市更有魅力

南充日报 2017-05-10 04:05 大字
●本报记者 梁洪源 文/图

“一别南充十四年,时时清梦到金泉。”宋代诗人陆游,对南充美景充满留恋。从波光粼粼的“曲水晴波”,到气势恢弘的“朱凤朝霞”……如果说,古韵悠长的古八景是南充人文历史和生态景观曾经的标杆,那么现在,南充人把打造城市的美学触角延伸进了一个更为现代的部分———交通美学。

2012年12月12日,下中坝嘉陵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至此,这座嘉陵江南充段投资最大、桥面最宽、线路最长、设计优美的特大桥犹如蛟龙横空出世,为南充这座城市增添了一处地标性的交通工程。它形似两个彩虹横跨江面,附近居民给了它一个美丽而形象的名字“双虹桥”。

与“年轻”的下中坝嘉陵江大桥相比,1975年7月建成通车的白塔嘉陵江大桥已有些“岁数”了。当初,专家根据力学原理,在这座大桥西端设计了板拱,在东端设计“兀形拱”,这保证了桥身的美观大方,而且优化了桥体的受力结构,是南充最早体现交通美学的工程,时至今日,它已然成为时代坐标。

“桥,本是路的延伸。如今的桥,功能已不单纯限定在交通范围,而且要让功能与形式美和谐统一。”市交通运输局科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说,白塔嘉陵江大桥之后,南充新建桥梁大多遵循美学与交通学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桥梁交通的功能性,又把美学概念贯穿于桥梁设计之中。

交通美学不仅体现在宏大的桥梁、高速互通等建筑上,也渗透到城市的细微处。经常穿行于南充城市大街小巷的市民黄胜文发现,自今年初开始,一批崭新的路牌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路口,这些路牌不仅标注了道路的名称和方向,而且绘有醒目的图案,标示出附近景点的信息,路牌样式时尚简约,融合了美学理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认为,路牌不仅是一种交通语言,而且应与周边环境协调,符合大众审美情趣与信息接收习惯。据估算,新型路牌普及后,主城区道路通行率会因此提高10%至15%。

“把交通美学这一概念运用到交通工程设计当中,已成为南充城市美化进程中的重要部分。”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交通美学这一概念在国内一线城市已得到广泛运用,涵盖道路线形安排、景观设计等诸多方面。在南充,交通美学运用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城市也因此愈加有魅力。

新闻推荐

世界红十字日 广场义诊送健康

本报讯(记者李奎)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7日,南充市纪念世界红十字日70周年暨红十字博爱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市北湖公园广场举行。当天,在市红十字会注册的一些志愿者,以及医疗人员现场开展义诊...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