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下的遥思
王亦北(南充)
风景总是在路上的好。可在月亮这里,似乎就变了一种基调,总是故乡的月亮最好。不然,怎么这么多年来,竟少有地方因月亮而闻名于世,也少有人为得见某一地的月色而茶饭不思。
最早读到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得益于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概是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的。
往后一点,读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记住了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那时,我离开故乡好些年,遇着这句“月是故乡明”,像是遇着知音般,忍不住念了一遍又一遍。然而,故乡的月亮究竟是如何的美,脑海里也只剩下亮亮的、圆圆的、模糊的倩影了。
故乡只有一处,月却常见,哪里都能见得着,甚至不失于一种值得珍藏的记忆。在苍溪工作时,过中秋,吃完晚饭后,沿江边走,天一点一点暗下来,直到满城灯火。往天上看时,已有了月亮,却被一团薄烟罩住,微微地泛着些白。
已经很久不在家过中秋了,家、月亮、月饼,作为中秋的必备选项,缺任何一样都显得不完整。一遍遍想那些完整的中秋,似乎也没记起什么特别难忘的故事。
其实,在漫长的演变中,中秋已变成一种文化符号了,它和家、亲情、团圆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
那时,我寓居的住所在7楼,前后皆是山,嘉陵江穿城而过。回去后,坐在窗台前发呆,山上懒懒的几盏灯,显得孤独、冷寂。一人在外,对着这一弯嘉陵江水,想着远方的家人、朋友,也只好“江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了。
很多时候,月亮被我们人为地赋予了太多情感,便常常忍不住借它去说相思、诉乡愁。听过一段关于月夜的“情事”:有一对老夫妇,深居大山,屋后一篷翠竹,逢着月光皎洁的晚上,在屋后竹林,一方竹桌,两只矮凳,一边喝酒,一边过招,像是隐居世外的武林高手。
听这个故事时,月色正盛。我们像是受了某种蛊惑般,一杯一杯喝酒,想象着自己也是一位武林高手,要趁这月夜一展身手。
曾经有一段很流行的话:“如果你爱我,那你就陪我一起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虽是戏谑,却有几分真意。
如今,咖啡馆多了,茶馆多了,各种风格应有尽有,只要我们愿意,找出一家合口味的并非难事。然而,赏月却不如此,那必得是“天时地利人和”,在红尘俗世中,能有一人肯如此用心,必是真爱了。
况且,不管哪里的月夜,自是美的。试想一下,在灯的城,声音是一阵阵的风,不很亮的光,黄的、白的、蓝的,给城市打着底。不很高的楼,已黑尽了灯光,四下那么静,也许你可以依稀看见绿蓬蓬的草坪,几棵高低不一的树的暗影。
设若这是在9月,身后是几棵半开花的桂树,灌你一嘴一鼻的香,淡淡的。风从河面吹过来,你抬头时,月亮就升起来了。
希望有那么一天,你会突然想起,某年某月的月亮,甚至会觉得,我能记起最浪漫的事,便是和你一起看月亮。
新闻推荐
□前锋记者站蒋雨本报记者龙俊帆10月3日早上8时,广安德泰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工人文桂华走进车间,开始忙碌的一天。今年54岁的文桂华是该公司贴花车间的一名撕膜工人,她的工作就是把烤在玻璃瓶上的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