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现“七有一低”103个贫困村今年出列

南充日报 2016-08-23 00:00 大字

●任俊吉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嘉陵区按照贫困村脱贫“七有一低”标准,大力实施村道硬化、安全饮用水、生产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文化室、卫生室、宽带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通过去年底“回头看”精准识别工作,该区确定贫困村143个,贫困户为20680户、64811人。到今年底,全区拟出列贫困村103个,贫困户7720户、22944人脱贫。到2017年底,剩余的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

完善基础设施为实施脱贫攻坚“强筋壮骨”

8月17日上午,记者在双店乡柏材嘴村的村道公路硬化工程施工现场看到,一车车混凝土入模、振动,在振动棒的嗡鸣声和群众的谈笑声中,承载着村民致富希望的村道水泥路正在不断向前延伸。

“路修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如何赶场了,再也不用为农产品运输发愁了。”看着眼前即将成形的水泥公路,该村村民唐福兴高兴地告诉记者,该村过去的村道路全部是碎石路,且多年未维护,到处都是大坑连小坑,修路一直是村民最迫切盼望的事。

据该村“第一书记”叶学芬介绍,柏材嘴村是该区最后一个通村硬化路还未完全达标的贫困村。为了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该村村道公路硬化工程采用挂图作战的形式抓建设,在天气最热时,力争早晚开工,确保全村8公里村道路于9月30日以前全部硬化。

“在精准脱贫过程中,该区坚持基础先行,加快推进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据该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143个贫困村已有142个村的村道公路建设达标,剩下的1个村将于今年9月底达标;143个贫困村安全饮用水和生产生活用电已经全部达标。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改善农村生活“添砖加瓦”

8月17日下午,大通镇芝麻湾村村级活动室热闹非凡。在村委会办公室内,10余名村民代表正在商量该村产业发展大计;在文化室内,六七名小孩正手捧图书,看得津津有味;在小会议室内,记者见到了带着女儿来“蹭”WiFi的村民任伟民。“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需要购置一些学习生活用品,但由于平时比较忙,一直没空带她逛商场。这不,马上就要开学了,听她说,村级活动室里有无线网络,可以通过手机联网,在网上就可以买东西,我不相信,就跟过来看看。”任伟民说。

记者看到,任伟民的女儿拿出手机连接上WiFi后,打开了手机淘宝。经过一番挑选,一床漂亮的被褥、一条时尚的碎花裙等物品就加入了“购物车”。当听到女儿淡定地说:“可以了,一周过后,这些东西就会送到家了。”任伟民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这简直太方便了!”

“现在到活动室来‘蹭\’WiFi已经不是新鲜事。”该村“第一书记”廖洪平告诉记者,奥运会期间,不少年轻人都爱拿着手机到村级活动室来连WiFi,看奥运会直播。可以说,网络进村给村民们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平台。

“持续提升贫困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村级文化室、卫生室和农村宽带网的建设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要求。”该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区在实现电视户户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宽带扶贫”、“宽带乡村”建设;按照解决基本医疗需求的原则建设标准化卫生室;通过盘活闲置村小、集中利用村级党组织活动室等方式建设村级文化室。

据了解,目前,该区143个贫困村中已有131个村的宽带建设达标,剩余12个村年底可全部达标;村级卫生室已达标66个,剩余77个正在建设或正启动建设,并将按照“一室一人”原则配齐村医;92个贫困村文化室达标,7个正在维修改建,剩余44个年内将启动建设。

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引路导航”

8月18日,记者在临江乡茅廉坝村看到,一个个黑色的遮阳网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惹眼。遮阳网内,一株株两尺多高的姜苗傲然挺立。

这50亩生姜基地就是该村发展的集体经济产业。据介绍,今年2月,该村村委会经过商量讨论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吸纳55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开辟出了这片生姜种植基地。“生姜基地的发展资金由‘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以村集体的名义出资垫付,购种播种、购买搭建薄膜和化肥农药都由村委会统一负责,入股的农户只负责生姜基地的日常管理。”该村会计吴小兵告诉记者,待该基地的生姜收获后,由村集体给农户每亩地2000元的基本分红,若是亩产量超过了2000公斤,还将额外补助每个农户1元/公斤。

“根据我以往的种植经验,我们村所种的姜亩产量可达到2000公斤至3500公斤之间,按目前市场批发价格约5元/公斤计算,每亩姜地可实现产值12000元以上,每亩地的分红收入超过2500元不成问题。”吴小兵说。

事实上,该区的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多种多样:龙蟠镇大柏山村通过“集体+公司”的方式合作经营15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双桂镇大石沟村以集体经济的形式入股旱半夏种植合作社,掌握了该合作社10%的股份等。

据该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143个贫困村均发展有集体经济。其中,部分贫困村还通过多种发展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其中,23个村通过集体资金入股农业企业、合作社,增加集体收入;28个村通过开发荒坡荒地等闲置资源增加集体收入;54个村通过推广“合作社+支部+农户”、“龙头企业+集体+农户”等产业模式增加集体收入;72个村通过盘活塘库山林等集体资产,采取股份合作、租赁托管经营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

■相关新闻

危房改造助住房困难群众圆梦

本报讯(樊俊 任俊吉)“我做梦也没想到,现在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这多亏了政府的帮助。”8月18日,记者在嘉陵区李渡镇阁老坟村采访时,该村74岁贫困村民唐素华向记者说起如今居住条件的改善,激动得热泪盈眶。

据唐素华介绍,他家共3口人,儿子在家种地,媳妇长年卧病在床。以前,他家住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墙房,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坍塌一半了,遇到刮风下雨天气,根本没法住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记者注意到,如今,唐素华的新房是一套红瓦白墙的砖混结构瓦房。屋内,客厅宽敞、卧室温馨、厨房整洁。

据了解,去年9月,李渡镇党委、政府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把他家纳入农村C级危房改造范围。拿到政府发放的危房改造资金和南充经开区针对该村3户贫困户发放的专项危房改造资金,以及该村结对帮扶干部的爱心捐款后,唐素华又自筹了部分资金,共计7万多元,修建起了这座100平方米的砖瓦房。

据了解,自***开展以来,李渡镇共投入资金188.8万元,对214户贫困群众的危房进行了改造。“我们严格审核,民主评议,确保困难群众能圆‘安居梦\’。”该镇副镇长唐寅锐告诉记者,该镇在实施农村危改的过程中,实行村组干部民主评议危房改造指标制度,票决通过最终危改对象,公布举报电话,不符合条件的一律取消资格。

“***开展以来,嘉陵区共投资5000多万元,圆了6777户住房困难群众的‘安居梦\’。”该区城乡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正在对1067户农村危房实施改造。

143个贫困村“七有一低”实现情况

★有通村硬化公路:142个贫困村建设达标,剩下的1个村将于今年9月底达标。★有安全饮用水:143个贫困村全部达标。★有生活生产用电:143个贫困村全部达标。★有文化室:92个贫困村达标,7个正在维修改建,剩余44个年内将启动建设。★有卫生室:66个贫困村已达标, 剩余的77个正在建设或正启动建设,并将按照“一室一人”原则配齐村医。★有宽带:已有131个贫困村的宽带建设达标,剩余12个村年底可全部达标。★贫困发生率低于3%:预计今年底,103个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到2017年底,剩余的贫困村可达到出列标准。

新闻推荐

本周末 迎暑运客流高峰

本报讯(记者雍宏伟)随着暑假即将结束,南充市各大汽车客运站陆续迎来暑运返程学生流。8月23日,记者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获悉,预计本周末,南充市各汽车客运站迎来暑运返程高峰,客流以入校新生、返校学生及...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