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次庭审就是一次普法

四川法制报 2016-03-11 23:43 大字

冯欢在庭审现场收取原告证据

本报记者 牟廷河 蒋京洲 赵文 文/图

3月1日下午,南充市顺庆区新建法庭审判员冯欢正在办公室里整理案件资料,阳光把整间屋子照得通红。

“当事人已经到了。”书记员说。“马上来!”冯欢锁上办公室的门,快步走下楼梯奔向审判庭。“冯法官,我那个案子咋个样了?”一位老人在楼梯口截住了他。“大爷你等下!我判完这个案子来给你说!”

此时是下午5:00。距离冯欢审完上一个案子,刚过去15分钟。

庭审也是一次普法

“旁听群众,请你不要再和原告说话,扰乱庭审秩序!”下午3点,冯欢正在审理一起劳动合同纠纷案。突然,冯欢提高了声调。

正与原告窃窃私语的村民张强(化名),听到冯欢严厉声音,缩了缩脖子,极不情愿地从原告背后走开。又趁冯欢一个不注意,窜回原告席,和原告私下说着什么。“被告,你先看证据。”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冯欢有些无奈的扶住额头。

实际的庭审,往往并不像政法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英气逼人。在基层法院,“一次庭审也就是一次普法的过程。”冯欢对记者说。“有些当事人的法律素养比较差,所以不懂得如何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冯欢告诉记者,在他庭审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旁听群众对当事人或者律师的言语不满,进而喧闹起哄的情况。为了防止状况失控,必要情况下会采取休庭的措施。然后对群众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告诉他们:“无序的庭审秩序也是对你们表达权利的一种损害。”

说起多年来从事基层审判工作的心得经验,冯欢表示,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比较单薄,以法说法的效果并不好。在庭审上为了让他们听懂、理解,常常要运用俗语引导当事人发言。“同基层百姓打交道,有诀窍,不外乎耐心细致。“冯欢说。

传票送到千里之外

“还没下班?”面对记者的寒暄,严钲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还打算等下晚上写判决书。平时白天上班时间当事人来找你问问案子,很容易打断思路。所以只能下班后再写。”

2011年3月,严钲棚调到新建法庭工作。5年来,他从事过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工作。聊起自己的工作,严钲棚说,“除了审判工作,案件受理后也需要对当事人送达法院的传票,而这一工作也是我们法官来做的。”

回忆起送传票,“最远的一次送到过新疆。”送达环节困难重重,大部分都要通过邮寄送达,甚至是上门送达。“有的当事人送到面前也不愿意签收,就放到他面前拍个照,我们叫留置送达。”

送达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严钲棚。除此之外,还有证据保全、调查取证等等事务性工作。“事务性工作占了我们很多的工作时间。”加上审判,严钲棚在生活上的时间被严重挤占。他承认,自己“陪家人的时间确实非常少”。“家人也曾要求我辞职,我也有过犹豫,但因为热爱,还是选择了坚持。”严钲棚说。

法庭的科技新面貌

“我们这里已经建成了科技法庭,上级法院也可随时查看庭审过程。”庭长李学斌向记者介绍说,新建法庭地处南充市顺庆区东南街道,2011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东南街道是顺庆区旧城棚户区改造的核心区,大量拆迁安置纠纷涌向法庭,法院的8名法官和4名书记员承受的压力也不小,“科技法庭也让庭审更公开,老百姓更放心。”

在庭审现场,记者看到法庭内配备了高清摄像机、拾音器、同步录音录像终端和液晶电视等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庭审现场的音频、视频能够实时采集并同步在网络上直播。

对此,冯欢也认为,现在科技法庭对庭审现场的全程监控,对于庭审纪律的维护,以及法官的审判艺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庭审是个尖锐交锋的过程,法官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在审判中把细节做细做深,学会察言观色,才能得到真相,公正判决”。

新闻推荐

爱路护路宣传进校园

5月15日以来,南充北、苍溪、龙潭寺、阆中等车站派出所在强化站区管控的同时,积极组织民警进入沿线各乡镇、学校开展爱路护路宣传工作。下一步,各派出所将进一步从护路宣传、线路管控深入开展线...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