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充 嘉陵江畔蓬勃兴起文化力量

四川日报 2014-09-22 12:10 大字

文化惠民 文化乐民 文化育民

——写在第四届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开幕之际

□南文宣 王青山 张立东/文 李永平/图

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南充自古文化底蕴厚重。

“文化”已经成为南充“高频词汇”。近年来,以往只在剧院、礼堂里演出的大戏,如今在街头广场、社区、校园里就能够看到。以首届中国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为例,西山广场、北湖公园广场、城区学校,都有巡演,老百姓不花一分钱就能够欣赏。

文化惠民之风扑面而来,目前该市8个图书馆、10个文化馆、4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纪念馆免费开放率达到100%。今年以来,新年惠民音乐会、文化体育大拜年、“嘉陵春江闹元宵—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演”等30余场重大群众文化活动来到百姓身边,观看群众达到了400余万人次。

近年来,南充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文化惠民乐民育民、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壮大文化产业支撑,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嘉陵江畔蓬勃兴起文化力量。

文化精品 走进百姓生活

“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9月12日上午,顺庆区实验小学内,顺庆区合唱团的48名队员正在这里排练合唱曲目《鸿雁》,积极备战第四届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顺庆区合唱团曾获得上届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全国金奖,并参加中央电视台《歌声与微笑》栏目合唱节目比赛,获得“周冠军”和“月亚军”,被媒体誉为“百灵鸟”。合唱团的48名队员分别来自顺庆城乡的27所学校,8月初,合唱团就开始集中排练。“在合唱团接受专业训练,让我不仅提升了教学水平,也扩展了个人视野。”李家小学教师赵娅轩说,这个合唱团正在吸引更多市民加入。虽然她每周有10多个课时的教学任务,为了参加排练,每天早晨7点多钟,她就乘车进城,上午排练完后,又匆匆返回离城区30余公里的学校上课。

连续举办四届,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从一个地方性活动“成长”为全国性文化品牌,南充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到高雅艺术的魅力。这仅仅是南充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文化的力量在嘉陵江边焕发勃勃生机。“国家精品舞台艺术进南充”、“嘉陵江大讲堂”、“嘉陵江论坛”、“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灯戏艺术节”……一个个文化品牌让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实现了自助选单——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在身边。

一个城市的文化素养在步步提升。《江姐》来南充演出,观众全部进入“状态”,静静地听、静静地欣赏。演出结束,全场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饰演“江姐”的王莉临走时依依不舍:“南充有懂得欣赏精品舞台艺术的观众。”

“不得不承认,接二连三的高雅艺术,带给南充的是一场场文化盛宴。”马丽华是顺庆区一名退休教师,这两年,她已经享受了数台文化盛宴,从大型红色经典歌剧《江姐》,到大美爱情剧《牡丹亭》;从“2014四川(南充)法国周”活动到首届中国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都让她感受到了南充文化的蓬勃活力。

文化平台 植根百姓需要

“‘潘长江\’来了!”高坪区文化馆副馆长叶先志走到哪里,这样的呼声也会跟到哪里。难怪,他因相貌酷似著名笑星潘长江并模仿其小品而成名。如今已经是高坪区的一张文化名片。除了参加各类演出、创作,叶先志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到各乡镇文化站辅导文化活动开展。

“现在基层文化活动有了阵地,大家的文化细胞都被激活了,积极性很高。”这个特殊的岗位让他少有休息,但他干得很带劲儿。

在南充高坪区,城乡百姓都知道《身边的感动》。

作为这台文艺下乡节目的总编剧,林解带队从基层132个典型人物中,提炼出10大类生活原型,创作出“富民强村换新颜”、“修路风波”、“公仆情怀”等小品类节目7部、曲艺类节目3部。《身边的感动》100多名演职人员中,超过90%的演员来自高坪区各机关单位,使演出格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这台节目,高坪区也培养了一支扎根本土的群众文艺工作队,“三下乡”成了“常下乡”。“演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甚至人物原型亲自上台,用事实说话,最能打动观众。”林解介绍,截至目前,《身边的感动》已经巡回演出近70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

通过川剧传递文化的正能量,创作出让老百姓喜欢的作品。在首届中国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上,大型神话木偶音乐剧《龙门传说》大放异彩,流光溢彩的舞台,神奇的故事,受到国内外嘉宾一致好评。《龙门传说》是根据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创作的。围绕梦想与坚持这一主题,以川北大木偶艺术为载体,融合音乐与舞蹈的艺术特色以及舞台声光电艺术的综合运用,通过人和鱼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舞台艺术呈现,将传承了300余年的川北大木偶的表演特点与嘉陵江流域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相融合。

7月以来,《龙门传说》在南充9个县区进行惠民巡演,万余名群众近距离欣赏到了“南充造”世界级文化精品。

实施文化惠民7年来,南充市举办大型文化活动近2万余场次,送文化、图书下乡5000余场次,其中,专业文化院团送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成为群众喜欢的“金口碑”项目,高品质的文化大餐端到了百姓家门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南充市已建成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10个、影剧院18个、大型体育场馆8个、青少年宫3个、工人文化宫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1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7个、农家书屋5475个、农民健身工程734个、示范文化体育广场12个、示范文化体育活动社区30个;加强农村公益电影数字放映监管,今年以来共放映公益电影5200余场次,通过加强对“村村通”、“村村响”等民生工程的建设,解决了偏远地区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品牌带动城市营销升级

“南充不仅有木偶,还有灯戏、合唱节、三国文化,很吸引我们。”国际木偶联合会主席达地不止一次来到南充,南充的文化形成了多样化品牌,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多面的文化之都。而在7年前,南充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还名不见经传。

川北大木偶是南充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唯一的大木偶艺术。2012年5月,南充承办了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南充主题会场活动,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派艺术代表团参加,南充的多样文化给嘉宾们留下深刻印象。亚太木偶联合会当时就与南充敲定将于2014年在南充举办亚太范围内的“木偶艺术周”,而接下来通过与国际木联联系,最后决定将活动升格为国际性活动——“首届中国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

如今,文化交流的作用已经不局限在文化的范畴。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皮影、川北歌舞等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及表演团队出访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其中,川北大木偶被商务部、文化部等四部委确定为“全国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2014四川(南充)法国周,南充不仅和法国友好城市签订了文化合作项目,投资合作内容还涉及农业、工业、教育、旅游等六大项目领域。

“文化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百姓。文化为媒,能够拓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提升城市内涵。”南充市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局局长陈家喜介绍,近年来,南充创作的《彩蝶的神话》、《川北婚嫁》、《龙门传说》等各类文艺精品500余件,其中60多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以“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中国(南充)嘉陵江灯戏艺术节”、“中国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为代表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嘉陵江大讲堂”、“新年惠民音乐会”、“国家精品舞台艺术进南充”已成为市民热捧的公共文化品牌。“嘉陵春江闹元宵”、“文化体育大拜年”、“文化艺术专场惠民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人心。

新闻推荐

上万亿资金投向川内银行理财

银行接轨利率市场化、个人理财意识增强的双向驱动——这段时间,理财市场对“宝宝”们的关注度下降,而银行理财产品却依然“坚挺”,且有越发受到青睐之势。日前,记者在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成都春熙...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