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定了 矿区困难群众7年脱贫解困

四川日报 2014-04-24 13:21 大字

从 2014年至2020年,西区利用7年时间,实施两轮帮扶攻坚。第一轮帮扶攻坚为期3年,解决矿区困难群体生活难、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和住房难等实际问题;第二轮帮扶攻坚为期4年,重点解决矿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重点民生问题。

□吴洋 本报记者 张通

攀枝花市西区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曾经在上世纪60年代建市初期夺煤保电、夺煤保钢,为“三线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如今,他们当中不少人生活困难,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等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成为攀枝花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如何消除贫困,让老矿区困难群体“老有所养、人有所业、病有所医、贫有所帮、难有所救”,是攀枝花市及西区党委政府必须解答的考题。不久前,西区政府与攀煤(集团)公司联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摸底调查,并制定了《攀煤矿区低收入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方案》,通过开“订单式”帮扶药方,逐步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实现困难群体脱贫解困。

诊脉 矿区困难群体4600余人

4月22日,记者走进西区陶家渡街道办事处沟北社区,只见道路两旁大多是有着三四十年历史的红砖房,居民自行搭建的简易房屋随处可见,杂乱无章。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兴华介绍,沟北社区地处花山矿,属工矿服务保障区,共有2305户、6151名居民,其中近九成是攀煤职工或子弟。

攀煤(集团)公司是上世纪60年代攀枝花钢铁基地配套建设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上世纪90年代煤炭全行业经营困难,攀煤矿区逐渐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困难群体,包括低保户、低收入户和低收入边缘困难户等。

44岁的雍勇君与丈夫25年前从南充老家应聘到攀煤公司,在沟北社区自行修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砖房。1993年,丈夫因工伤导致5级伤残,之后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6年后,雍勇君因企业改制下岗,目前在社区做保洁工作,夫妻二人每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

与雍勇君情况类似的还有家住西区摩梭河街道办事处三十九社区的李昌禄。58岁的李昌禄是攀煤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离异后带着女儿生活,家庭月收入只有710元,女儿正在读高中。“企业破产改制后,我找不到合适工作,没有固定收入。”说起生活的艰辛,李昌禄长吁短叹。

为摸清攀煤矿区困难群体现状,西区政府联合攀煤公司采取入户调查、集中座谈、个人申报等方式,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矿区低收入困难群体摸底调查。数据显示,攀煤矿区困难群体有2301户、4601人,占整个西区困难家庭的58%。

据调查统计,矿区目前居住在自建房、租借房、板皮房的居民有1286户;重大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工伤人员共有1645人;3841人未就业,占困难群体总数的83%;400人未参保,主要原因是保险费用高无力购买和错过购买时间;家庭月收入1000元及以下的有1595户。

病因 未就业且医疗教育支出大

是什么原因导致矿区群众生活困难?摸底调查结果表明,医疗、教育支出过大,少就业岗位,无劳动能力以及其他原因,是矿区困难群体致贫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医疗支出过大致贫770户,占比34%;教育支出过大致贫451户,占比20%;无就业岗位致贫274户,占比12%;无劳动能力致贫499户,占比23%。“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后,一部分年龄较大且就业技能低的人员再就业难度较大,另一部分人员打零工,收入不固定,不能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求,导致生活困难。”西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邱小平说,矿区困难家庭中四分之一居民患有重大或慢性疾病,8.5%的居民属重度残疾,部分困难家庭为节省费用,小病拖成大病;部分因残疾需长期治疗和护理,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家庭彻底陷入贫困。

攀煤矿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开发建设的,遗留问题突出,民生改善困难,在低收入群体的帮扶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公司主要面临原沿江煤矿破产、企业办生活后勤等历史遗留问题。”攀煤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企业经济效益近年不断下滑,2013年亏损1.8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85%,影响了职工生产生活,对困难群体帮扶也显得捉襟见肘。

在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上,邱小平告诉记者,西区的大型煤矿及煤化工企业是提供就业岗位、吸收劳动力的主体,但大多需要专业技术型人才,企业职工相对稳定,空缺岗位较少,而农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提供就业岗位少,吸纳就业人数非常有限。

另外,观念陈旧也是群众致贫的原因之一,部分困难人员“等、靠、要”思想较重,认为持有低保证就能享受各种补助和优惠,加上工资收入与低保金之间差距不大,一些人“宁可吃低保,也不愿再就业”。

处方

实施“八大解困”工程

日前,西区制定了《攀煤矿区低收入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方案》,通过实施增收解困、住房解困、就业解困、扶贫解困、社保解困、就医解困、就学解困、救助解困等“八大解困”工程,加快推进矿区困难群体脱贫解困。

以就业解困工程为例,西区将在江南片区的陶家渡、摩梭河和大宝鼎街道所辖社区推行社区居委会兴办经济实体工作,优先为矿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在矿区探索建立再就业援助基地,对吸纳低收入群体和矿区困难职工家庭成员的,按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进行补贴;加强困难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开发“订单式”培训,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开展免费职业介绍,建立矿区困难群体创业孵化基地,为困难群体创业解决生产经营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

在帮扶机制上,西区开出“订单式”帮扶药方,探索建立地企联动帮扶、对口结对帮扶、帮扶基金保障、动态物价涨补、帮扶信息共享等长效机制。

根据方案,西区将建立帮扶联系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帮扶工作合力;根据矿区困难群体的分布、结构和特点,建立相关大企业与攀煤矿区所辖街道对口帮扶机制;建立矿区困难群体帮扶专项基金;开展矿区困难群体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调查,结合低保户物价补贴机制建立矿区困难群体涨价补偿长效机制。

矿区困难群众何时能脱贫解困?西区给出了具体时间表:从2014年至2020年,利用7年时间,实施两轮帮扶攻坚。第一轮帮扶攻坚为期3年,着力解决矿区困难群体生活难、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和住房难等实际问题,救助4800多人次,帮助未参保的400人实现“应保尽保”;第二轮帮扶攻坚为期4年,重点解决矿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重点民生问题,全面实现脱贫解困的目标。

新闻推荐

车险竞争逼出理赔新速度 小额车险理赔进入“分钟”阶段

本报讯(记者张学文)车险历来是财产保险公司的必争之地,竞争催促着保险公司的赔付手段和服务创新。近日,一种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一路行”车险移动业管客服技术平台诞生,将小额车险理赔逼进了“分钟”...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