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土专家”到行业“排头兵”——记“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台蚕种场高级农艺师杨建林

绵阳日报 2013-05-23 10:38 大字

在养蚕大县三台,有个培育桑树种苗的土专家杨建林。说他土,他不是农民的那种土,而是只有初中文凭(后来取得函授中专学历),却获得了专家没有获得的成果,被破格评为高级农艺师,成为行业里的“排头兵”。

立足岗位 走上养蚕之路

高级农艺师、省学会会员、省桑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省“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标兵”、县“十佳”青年科技人才……头戴众多桂冠、三台蚕种场的杨建林成了省内知名蚕桑科技工作者。可谁知,杨建林最初只是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杨建林被三台蚕种场招收为工人。上班后,他被安排到桑园生产组,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桑园田野里松土、除草、挑粪……“这叫啥工人,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什么区别?”杨建林告诉记者,当时,他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失望、苦闷。可当他耳闻目睹了解到一位解放前名牌大学毕业的老科技人员也和他一样默默无闻、整天在桑园、蚕房中忙碌后,杨建林深受感动,决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努力学习 研究探索蚕桑技术

杨建林在桑园生产组一干就是七八个年头,由于工作积极,任劳任怨,年年被场部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单位把他送到南充蚕桑学校进修,半年的学习,使他大开眼界。“文凭不等于水平!”从那时起,杨建林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研究探索蚕桑技术。他一方面主动向本行业中有经验的前辈、专家学习,另一方面,向书本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函授中专学习。同时,他还先后自修了《高光效育种与应用》、《植物化学保护》等相关专业科技书籍20多部,并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科研生产实践,为他搞好蚕桑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多种杂志上发表有价值的专业论文30余篇,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

潜心科研 填补国内育种史空白

“科研已融入我生命,成为血液流淌的一部分。”自从杨建林开始专门从事桑树品种研究工作后,桑园里、蚕房中、实验室的灯光下经常有他工作的身影。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由他选育的实钴11-6、叶果一号台14-1、川98-1等多个省级、国家级桑树品种在全国推广运用。特别是桑树品种实钴11-6,在全国第二批桑树品种区域鉴定试验中,以其高产、优质、抗性强等显著特点,雄居参鉴品种第一位,其育种手段填补了我国育种史上的空白,是我国桑树史上第一个利用辐射育种成功的典范,其桑叶亩产由800公斤提高到1600公斤左右,且高产示范地达3200公斤。他多次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并被评为全国知识型技能型先进个人、市十佳科技成果创新工作者。

(本报记者 梁耀予)

新闻推荐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一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一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