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软山体上建最硬的路”
四川省第一条通往甘肃方向的出川大通道,桥隧占比高达80%的高速公路——
核心提示
●55公里多的高速公路,隧道总长24公里,桥梁总长20公里。
●整条线路穿越龙门山前山断裂、中央主断裂、后山断裂等多条断裂带。
●在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施工,“当时我们买100元的食品,要花200元运费才能运到工地。”
●它是国家西部大通道中的一段,它的建成令全省高速路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
高难
□本报记者 李梦媛
55公里多的高速公路,有40多公里是桥梁和隧道,桥隧所占全程的比例高达80%,整条线路穿越多条断裂带,地质结构异常复杂……这样的筑路条件,在全国都少见。然而,即使建设环境异常艰苦,一条高速路如今还是傲然挺立在河谷纵横、山岭绵延的陡峭绝壁之上。
这就是广甘高速,四川的第12条出川大通道。
桥隧比例高达80%为四川交通史上最高
今年3月份,记者曾来到广甘高速在建的第10标段。道路崎岖、狭窄,短短20公里山路,颠簸了一个多小时。该标段项目经理李荣生说:“赶上雨季,这20公里得走上一天。为了一辆运送材料或设备的车辆进来,项目部要派两辆装载机,前拉后推。”
12月19日,记者又一次来到广甘高速公路。
据介绍,广甘高速公路全线共有特长隧道3座、长隧道4座,隧道总长24公里;有特大桥6座、大桥56座、互通立交3座,桥梁总长20公里,桥隧比例高达80%,工程相当复杂。
“如此高的桥隧比,是四川交通史上最高,在国内高速公路中也数一数二。”广甘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曾忠说道,“修这条路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在广甘高速公路建设初期,“5·12”汶川特大地震爆发。高速公路沿线的沙洲、木鱼、骑马场、观音店乡,均为极重灾区,水、电、油、运、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建设者们在震后第二天,对全线进行再次踏勘,调整优选线路、编制地震影响评估报告。震后一个多月,便开始考察线路。震后三个月,施工便道招标工作完成。2009年,广甘高速公路全线恢复建设。
由于整条线路穿越龙门山前山断裂、中央主断裂、后山断裂等多条断裂带,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全线多为强度低、变形大、遇水易软化的岩石,加之汛期山洪泥石流频发,建设者们说,他们“在最软的山体上打造了一条最硬的高速公路。”
广甘高速公路沿线山势陡峻,河谷纵横,施工场地狭小,工程机械无法多台同时作业。建设前期基本处于“无路、无电、无地材”的状况。需绕行上百公里,才能将建筑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建设者还组织马队、骡队,采用人背马驮的方式运送生产生活物资。“那时我们买100元的食品,要花200元运费才能运到工地。”李荣生说。
此外,广甘高速公路施工用电负荷较大,沿线原有电力设施仅能满足当地村民的生活需要。在项目建设前期,施工单位只能依靠自行发电。通过与电力部门积极对接,在全面开工建设后8个月,终于实现了全线搭接用电。
说到广甘高速公路建设的特别之处,曾忠坦言:“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做法,关键是把每一条措施、每一项制度落实到位。”
高兴
再增一条出川大通道高速路总里程破4000公里
广甘高速公路(广元至川甘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 (国家8条西部大通道之一,沟通我国西北、西南与华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的重要路段。
广甘高速公路北接甘肃在建的武都至罐子沟高速公路,南接广元至绵阳高速公路和广元至南充高速公路,形成四川省通往甘肃方向的第一条出川大通道。建成通车后,以前甘肃进川的120公里路程缩短至56公里,成都至甘肃3.5小时可达,青川至广元也从3小时缩短至40分钟。
广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也标志着四川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
近年来,四川交通坚持以“打通进出川大通道”为重点,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8年至今,累计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42个、总里程3887公里、总投资规模3107亿元,三项指标均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此外,全省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2494公里,今年新建成高速公路1034公里,两项指标均占全国总量的1/10。全省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在全国的排位,更是由2007年底的第12位跃升至目前的第2位。
今年,全省已先后建成通车广南、达陕、雅西、广巴广南连接线、成绵复线、广甘等11个高速公路项目,平均每天新增高速公路近3公里。
出川通道方面,全省高速公路进出川大通道已建成12条,直通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5个方向,高速还有7条大通道在建。
内循环方面,高速公路网加速形成。成都交通主枢纽正在形成11条放射线和2条环线,全省21个市(州)和131个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均有高速公路建成或在建,其中16个市(州)政府所在地正在形成4个及以上方向高速公路互接。高速公路网覆盖了全省91%的人口和94%的地区经济总量。
到“十二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6350公里,打通18条进出川大通道,基本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高速公路网。
在全省高速公路大规模开工建设和大规模建成见效的背景下,四川交通人攻坚克难。当“蜀道难”变“蜀道通”,让我们记住,成就背后那些坚强的身影。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梦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在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交通运输工作如何发挥好先导作用?记者:四川交通运输工作有...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