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蒙永宏涂长生本报记者陈四四顺庆府又有这么远穿草鞋还

四川日报 2012-10-12 17:42 大字

□蒙永宏 涂长生 本报记者 陈四四

“顺庆府又有这么远,穿草鞋还要吃点水烟;码头上幺蓬就出纤,号子喊的是幺二三;起早摸黑都在干,脚蹬手拉背朝天……”日前,记者走进南充市顺庆区文化馆,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这首“嘉陵江船工号子”。桌上,放着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其他数十首需要整理的民歌、民谣和号子。“很快,这些民间传统文化能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顺庆区文化馆负责人张良说。

在顺庆区文化馆陈列室内,展示着各种号子的代表作,有“招架号子”、“数板号子”、“打夯号子”、“滑竿号子”等。“比如‘滑竿号子\’多以一唱一和互动形式演唱,走前的人往往‘起兴\’,走后的人则心领神会地‘写实\’。”张良介绍,像“天上明晃晃——地上水凼凼”,表示地面有水坑;“天上乌鸦飞——地上黑一堆”,是说路上有牛粪;“天钉对地钉——各人长眼睛”,是说路面凹凸不平,要看清路况,踩稳脚步。“这是人们在劳动中相互提醒,避让危险的一种艺术性交流方式。”

南充市作协副主席萧红涛说,这些号子朗朗上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想象力,也是一个时期人民群众劳动生产的真实写照。

张良说,文化馆还搜集到大量的民歌民谣。比如,其中一首儿歌谣,“西湖街、两头长,中间一个少尼堂;少尼堂、八个字,过去就是大佛寺;大佛寺、想洗脚,对直走拢西桥河;西桥河、石乌龟,背上驮个将军碑;将军碑、一堆苕,转身就是会仙桥;会仙桥、在卖饭,岩上有座睡佛殿;睡佛殿、点盏灯(儿),上坡就是檬子桠(儿)……”集中描述了顺庆城区在清末民国初期的街名、地理位置、景点及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目前,文化馆工作人员正全力以赴,加班加点整理这些民间传统文化。他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查漏补缺,对散落在民间的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民歌、民谣和号子进行挖掘和补缺。之后,将编目建卡、汇总成册,妥善收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万瑶数字解析从柱状图不难看出从年到年这十年

□本报记者万瑶【数字解析】从柱状图不难看出,从2002年到2011年这十年间,四川省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1.4个百分点,2011年达到41.83%。虽说四川省现在仍比全国低9.5个百分点,但与“十一五...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