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张立东王青山下午南充市顺庆区搬罾镇干堰

四川日报 2012-09-05 17:56 大字

□本报记者 张立东 王青山

8月29日下午,南充市顺庆区搬罾镇干堰塘村村民何光训从搬罾镇现代农业园区的大棚下班回来,直接来到正在装修的“别墅”里,“后面是个栅栏式的小花园,我准备平整出来种上点白菜、菠菜。”何光训是干堰塘村新型社区建设二期第一批的26户村民之一,他选择的是168平方米的5户型,前庭后院都可以种经济作物,发展庭院经济。

“搞蔬菜产业让我们生产翻了身,建新农村让我们生活变了样。”干堰塘村党支部书记王树忠说,走产村融合之路是干堰塘村发生改变的原因,几年前,该村还面临着“地荒、人荒、村荒”的“三荒”难题。

发展蔬菜产业西红柿从1元卖到4元

搬罾镇位于南充城郊,种植蔬菜已有传统。镇党委书记曹明介绍,在外出务工大潮推动下,青壮年奔向大城市,干堰塘的很多土地闲置下来,人走地荒,留守在村里50岁以上的人就近务工也成为问题,房屋多为上世纪80年代前建造。

相反,一些同样地处城市近郊的地方,则在城市蔬菜供给站上做起了文章。2011年,随着南充市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顺庆区大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搬罾镇也把破解“三荒”的突破点选在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土地统一流转、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入园务工、农户返租联营——特殊的经营模式,被赋予到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当中。

38岁的陈小平是受益者。中午11点,刚送走一车要运到重庆的蔬菜,陈小平拍了拍手上的泥土,“今年40个大棚能给自己带来20万元收入。”一年多前,他还犹豫要不要继续出去打工,现在他从龙头企业农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租了40个钢架大棚,只承担每亩地900元的租金,种子、技术由公司提供。

“我们和村里签订了合同,农户的土地流转给我们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农户能够到大棚里打工,也可以自己再返租回去。”农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双全介绍,同样是西红柿,种在大棚里反季节出售是4元一斤,当季出售只有1元一斤。目前,他们与成都、重庆等地多家企业签下蔬菜种植订单,反季节种植台湾碧秀苦瓜、樱桃萝卜、水果黄瓜、冰糖西瓜等优良品种,每亩地年实现效益1.5万元。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9万元建起“小别墅”

“有了钱农民才愿意把生活搞好,建新房子。”王树忠说,目前该村二期第二批26户 “小别墅”已经动工修建,预计明年5月底竣工交房。

何光训一家愿意搬到集中居住区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的“产业”就在村里。

“以前家里有三亩多地,一亩地一年纯收入也就300元,主要靠孩子在外打工。”何光训算了一笔账,现在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租金900元,自己和妻子能在蔬菜大棚里打工,每人每月有千元收入,比起以前光靠两个孩子在外面打工好多了。“原来想的是让孩子在外面努力打拼下,赚了钱在城边买房子,现在想法变了,等有了积蓄,也在村里承包大棚种蔬菜。”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何调动好、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是关键。”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表示,产村相融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发力点,通过发展优势产业让农民致富,通过建设现代村落让农民享受现代生活,引导农民生活生产方式同步变革。

这栋双层“小别墅”也让何光训捡了“便宜”,“我要的是5户型房屋,自己建起码需要13万元,现在享受到了从国家到市上的补贴政策,自己只出了9万元,就拿到了钥匙。”更让何光训高兴的是,集中居住区统一规划,水、电、气、网络、闭路、通信等一应俱全,政府还在居住区内配套建设了通村路、游客接待中心、村委会活动室、卫生室、图书室、敬老院、小型超市、健身设施等。

“由政府出资平整土地和‘三通\’建设,将以前的荒地变成老百姓集中居住区的建设用地。”曹明介绍,统一居住后,以前修建在田里的房屋拆除后用来退房还耕,扩大本地蔬菜产业种植面积。通过实施居民集中居住,该村新增了600余亩土地。

新闻推荐

十二五末每千名老人将拥有养老床位张渠崎杜蕾十

“十二五”末,每千名老人将拥有养老床位30张本报讯(渠崎杜蕾)“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大对老年人优待服务的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努力拓宽老年优待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向80周岁及以上高龄...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