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钧先本报记者张立东底子薄是南充市顺庆区中城街道体
□陈钧先 本报记者 张立东
“底子薄”是南充市顺庆区中城街道体育场社区的客观情况:下岗人员多、困难群众多、流动人员多、物管小区少。这样的现象,一度成为该社区管理的顽疾。如今,走在这片老旧城区,时刻能感受到“老有人管、难有人帮、脏有人扫、邻里互助”的社会新风尚。
嬗变的原因何在?——今年以来,体育场社区推行以党组织主导的“三化三联”社区管理模式,即:“区域网格化,推进社区党建资源联动;院落细胞化,推行特殊群体重点联系;管理服务化,注重居民群众常态联络”。
完善院落管理
重点帮联困难群体
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围坐一堆,一名年轻人站在中间拍手打着节奏,一首“蹩脚”的生日祝福歌惹得大家欢笑连连……8月25日下午,体育场社区一院坝内,社区党员干部为赛场街院落的17名社区孤寡老人集体庆生。
“目的就是让这群孤寡老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为老人们唱歌的是体育场社区党支部书记阳宁胜,为孤寡老人过集体生日已经是该社区的惯例。
阳宁胜说,地处老城区的体育场社区人员结构复杂,外来租房人员多,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多。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有效管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经过多年探索,体育场社区得出“一个院落就是一个功能完善的城市细胞”管理理念。院落党员、热心群众、片区民警、社区干部作为社区“骨干细胞”,通过激活院落各方资源,对特殊群体进行定向重点帮联;社区还专门成立了党员义务服务队和群众爱心服务小组,为特殊群体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为老、弱、病、残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康复矫正、家政服务等人性化关怀。
因为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社区居民薛媛凤还受到另外一项 “特殊照顾”:在院落党支部的帮助下,她与丈夫获得了为社区守车收费的岗位,使她除了维持生计外,还有能力让子女顺利读书。
“这是我们社区针对特殊群体推行的销号脱贫服务。”阳宁胜说,由院落党支部牵头,以区域群众平均收入水平为标准,建立困难群众家庭台账,联系辖区单位、服务机构和社会爱心人士采取政策帮扶、资金扶助、就业安置、技能培训等方式,对下岗失业贫困人员进行销号脱贫解困。目前,该社区50余名下岗失业贫困家庭通过销号脱贫找到了工作。
一张“万事通”
党员服务贴心到户
“田国清,我家的窗户坏了,请你来修一下嘛。”
“张家红,我想问下,以我家的条件能生第2个孩子吗?”
在体育场社区,300多个党员的电话号码,成解决社区居民困难的“万事通”。该社区建立起“1+N”服务网络,将群众日常紧密相连的教育、医疗、餐饮、娱乐、维修、家政、文化、旅游、律师服务等10余个行业300余名党员从业者的电话,整理后印在一张张民情“万事通”卡上,形成“一个电话、5分钟生活便捷服务圈”。
今年3月,社区居民唐碧华收到了社区干部送到家里的“万事通”卡。“这卡片上的电话打得通吗?” 唐碧华心有疑问。
“有次刮风下雨,家里的窗户被树枝砸坏了,正愁怎么找人修的时候,就想到了卡片。”唐碧华说,她抱着试试的心情拨通了木工的电话,没想到3分钟后,木工田国清就来到家中帮她修理窗户。“原来田国清就住在旁边楼里啊,还是邻居。”看着修好的窗户,唐碧华感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联系卡上的300多名党员全都住在体育场社区,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居民与党员互相认识。”阳宁胜说,社区130幢楼被划为6个管理网格,每个网格设立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群众志愿者队伍”的四级联动体系,形成党组织主导、群众全员参与的院落小区管理网格。
“每名党员都能在社区里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体育场社区赛场街网格负责人胡龙益说,社区还建立了“三方聚力”格局,推行社区党员、流动党员、企业党员到社区院落报到制度,开展亮身份、作承诺、践表率活动,引导党员到社区院落“现身”,既服务于单位,又服务于社区。
新闻推荐
“十二五”末,每千名老人将拥有养老床位30张本报讯(渠崎杜蕾)“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大对老年人优待服务的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努力拓宽老年优待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向80周岁及以上高龄...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