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嘉陵区出资改造家庭设施赠送助行康复等器械现在的生活

四川日报 2012-05-09 18:52 大字

嘉陵区出资改造家庭设施,赠送助行、康复等器械——

“现在的生活当然方便多了、安逸多了,简直像做梦一样哦。”5月7日,南充市嘉陵区火花街道任家桥社区六组居民王中汉,说起“无障碍”设施改造,赞不绝口。“以前一年四季为吃水发愁,现在水龙头就在灶台边,好得没话说。”

据了解,嘉陵区有各类残疾人5.1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就有9875人,残疾人家庭有2万多户。从去年开始,该区把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按照“最迫切、公开化”的原则,结合政府的财力,全部兜底,逐步实现“无障碍”改造的全覆盖,让爱的阳光洒在每个残疾人的心坎上。

□本报记者 王青山

量身定做“无障碍”设施

5月7日,记者刚到南充市嘉陵区火花街道任家桥社区六组王中汉的家,已经81岁高龄的他像孩子一样兴奋,领着记者参观他家的新设施。“从卧室到厕所的路线都安装上了扶手,晚上不开灯,顺着扶手也能安全地到厕所。”王中汉老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指着墙壁上的一排扶手对记者说。更让王中汉惬意的是,厕所不但安装上了防滑地砖,还有马桶座便器,座便器两侧还安装了扶手。

王中汉的家庭是不幸的,他本人下肢行动不便,手不离拐杖。老伴任良淑,72岁,双目几乎失明,只有点点光感,手里的拐棍就成了老人的“眼睛”。儿子王建国因右股骨化脓性关节炎致使右下肢行动障碍。由于一家人残疾,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更让一家人犯难的是,由于没有自来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王中汉家只有请亲戚邻居帮着挑水。“现在左邻右舍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去了,有时连挑水的人都找不到,还出现断炊。”

从2011年起,嘉陵区把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列为民生工程之一,由区残联具体实施。从此,王中汉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区残联不但投资改造了他家的生活设施,还在距离他家百米之外的地方打了一口机井,安装了电机,把自来水龙头安装到了他家的灶台边。

“去年,政府投资10多万元,对3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今年预计改造60户,前期入户调查已经完成,正在着手进行改造方案的设计。”嘉陵区残联理事长蒲祥兴介绍。

乐居小区7栋2单元张志红,由于小脑病变,引起共济运动平衡失调。去年,她家成为“无障碍”改造的第一批受益者。区残联根据实际情况,赠送给张志红四脚助行器、户外活动轮椅;安装卧室到厕所路线的扶手、卫生间防滑地砖、沐浴扶手。

“无障碍”改造任重道远

5月6日,记者来到张志红家时,其弟媳正在给她喂饭。“现在已经瘫痪在床了,生活无法自理,原来的助行器等都没有作用了,成了摆设。”张志红对前来看望她的区残联康复科科长胡民,提出了新的要求,“能不能把便池改为马桶?”“给领导汇报后给你答复。”胡民应答道,“看来‘无障碍\’改造也不能一劳永逸。”

嘉陵区残联到文峰街道联工村残疾人杨春平家入户调查后,杨春平就隔三差五地打电话询问,“什么时候开始改造?”而区残联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按照初步改造方案,需要硬化杨春平家150平方米的院坝,预算投资1.3万元;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杨春平,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母亲,需要赠送轮椅,修建进出坡道,方便老人晒晒太阳等;防褥床垫,安装扶手…… “改造内容多、资金压力大。”蒲祥兴坦言。

胡民还遇到这样的情况。去年,政府投资3000多元,对火花街道残疾人王华家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今年回访中发现,王华老人已经被外地的大儿子接走了。王华有3个儿子,每个儿子轮流赡养,期限一年,直至老人去世。

凤垭街道泥溪口社区居民杜华珍,因胸椎骨结核致双下肢行动障碍,不能直立行走。入户调查中发现,杜华珍现在的房子是租赁的。无奈之下,工作人员修订了改造方案:暂不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赠送给她价值8500元的可站立式康复训练器。

“‘无障碍\’设施改造是开创性的工作,我们还在探索阶段,逐步规范完善,整合资源,制定个性化方案,让政府得民心,残疾人家庭得实惠。”蒲祥兴说。

新闻推荐

木偶节天狂欢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和剧团共演出多场次吸

木偶节8天狂欢,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和剧团共演出1200多场(次),吸引了近100万人参与——6月3日,第21届国际木偶联会大会暨国际木偶节在成都落下帷幕。8天狂欢,让人思索:从非遗节到国际木偶节,越来越多的国...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