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想爸爸回家” ——一名智障孩子的新年梦想

攀枝花日报 2011-02-10 20:15 大字

□本报记者 梁波

2月1日是虎年的腊月二十九,大街小巷里人们喜气洋洋的脸上透着节日的祥和。

这天,家住湖水巷的14岁女孩陈思雨,坐在21吋老彩电前看着电视,电视机里播放的是老版《西游记》,一般的孩子都不怎么爱看了,但陈思雨却看得津津有味,不时随着“猴哥”“八戒”夸张的晃动咧着嘴笑着。

窗外,四处飘红挂绿、张灯结彩,年味很浓;四下里孩子们的嬉闹声和烟花、炮竹的清脆响声丝毫没有引起陈思雨的兴趣,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陈思雨是一个生活起居都不能自理的智障孩子。命运对于她来说是不幸的,父亲、母亲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父亲外出打工,多年未归;母亲再嫁后也很少来看她。她一直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过。

“唉,眼看这年就要到了,我们家啥子年货都没准备。”站在自己家的门外,看着不时有提着丰盛年货回家的人,陈思雨的爷爷有些忧心忡忡。

已经六年多了,陈大爷一直靠1000挂零的退休工资养着自己、老伴和孙女陈思雨,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快过年了,在攀枝花打工的小儿子和女婿拿了一些钱给他,他才到农贸市场去灌了一些香肠和腌了点腊肉,算是给家里备了年货。

当天上午11点过,外出买菜的奶奶回家了,一个塑料口袋里装着几个有些干瘪的菜头,这就是陈思雨和爷爷、奶奶一天的主菜,菜切成片了炒起吃,可以吃两顿。

“这个娃儿爱吃肉,一顿要吃1斤多肉,但我们总共就这么千把块钱的生活费,哪里天天都买得起肉吃嘛。”

一说起生活开支,奶奶开始数落起前儿媳的不是:“她妈完全不管这个娃儿,一年到头都不来看娃儿一次。今年还算好,把陈思雨接去耍了几天。”

陈大爷向记者表示,因为攀枝花的生活太贵,过完年他打算和老伴一起回南充老家,但孙女如何安排却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

就在昨天,陈思雨刚从妈妈家回来。妈妈接她去耍的这几天,她开心得不得了。说话有些混沌不清的陈思雨向记者比划着说,妈妈带她去逛了五十四,给她买了新衣服,还买了糖果。“年三十去幺爸家过年”,也是陈思雨记得比较清晰的一件事,因为在幺爸家,她可以敞开吃肉。

放寒假后的每天下午,在自家附近的小树林里散散步,是陈思雨主要的户外活动。

当天外出散步,陈思雨很开心,她穿上了妈妈新买的一件桃红的厚针织衫、一条黑色的长裤和一双粉色的皮鞋。走出门外,陈思雨少见地蹦跳起来,因为爷爷答应她散完步后,带她去离家2公里外的竹湖园玩。

陈大爷每天都要到竹湖园去跟一帮退休的老人打扑克,因为不放心孙女,所以有时也要把陈思雨带上。能去竹湖园,让陈思雨可以开心地呆在爷爷打牌的地方,一动不动地坐上几个小时,一边看四周的景色,一边看来来往往穿梭的行人。这些少见的热闹场景让陈思雨感觉很新奇。

记者问陈思雨,新年里有什么愿望,陈思雨一直看着记者笑,很久都不说话。在爷爷、奶奶的催促下,她突然冒出来一句话:“想爸爸回家!”

也许,能把多年不见的爸爸盼回家,是这个智障孩子在新年里对拥有一个安稳的家最直接的表达。

新闻推荐

徐肇焕:远行千里为圆“文学梦” □本报记者 苏勇文/图

为了文学创作,他不远千里来到攀枝花。怀着对大裂谷这片热土的热爱和感悟,他先后创作出了100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他就是目前在攀枝花市被称为小说创作领军人物之一的攀枝花文学院签约作家徐肇焕。...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