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产业发展“特色路”打造现代农业“新引擎”

四川日报 2020-09-24 06:18 大字

建基地、育产业、创品牌、拓市场,南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浙川洞头晚熟柑橘扶贫产业园。陆待君摄

村民喜收柑橘。 白刚摄

园区实时掌握天气预报。 白刚摄

南部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自动喷灌系统。 陆待君摄

打鼓山村,南充市南部县东坝镇的一个贫困小山村,因过去村民打鼓祈福而得名。而如今,曾经的贫困村早已变了样。

秋分刚过,穿行蜿蜒曲折的村道,走进打鼓山晚熟柑橘产业园,只见漫山遍野的柑橘随风摇曳,丰收的喜悦写在了村民们的脸上。

树是“致富树”,园是“幸福园”。打鼓山晚熟柑橘产业园的兴与盛,清晰折射出一条发展路径: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稳住“基本盘”,农业多贡献。近年来,南部县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农业技术的“推广站”、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孵化器”、现代农业的“样板区”,通过建基地、育产业、创品牌、拓市场,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5.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0元,分别同比增长2.5%、8.3%。□木木

规范建园

壮大主导产业 打造规模连片成带的绿色园区

农民要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说到南部农业,晚熟柑橘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也是当地主导产业之一。

为什么会是晚熟柑橘?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梁德华道出了一个重要原因:7年前,来自浙江、广州和四川眉山的招引业主在铁佛塘镇、东坝镇流转了4000余亩土地,种植晚熟柑橘,投产后就表现出了产量高、品质佳、效益好的特点。

选择主导产业,必须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和市场潜力。“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晚熟柑橘能不能成为当家产业?南部决策层立足当地气候特点、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进行调研论证。

结果让人欣喜。南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5—6摄氏度、早春回暖慢,从11月份到次年4、5月份,阳光充足,晚熟柑橘不容易引起脱水、有利于留树保鲜、延后采摘,糖分积累充分。种植习惯也不用多说,有着“果州”美誉的南充,柑橘种植的传统已延续千年。“晚熟品种宽皮易剥、口感很好,市场认同度也很高。”梁德华介绍。

充分的调研论证后,2017年初,作为主导产业,晚熟柑橘在全县推广。立足主导产业抓、围绕全产业链条干,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形成若干集中连片的产业发展带。高标准建园,南部坚持“三条腿”走路——

引进业主自建,通过引入业主、支持返乡农民工和致富带头人自行投资、自主建园、自主经营;县农投公司统建,成立南部县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由该公司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去除杂草、土地调型、树苗采购、标准栽植、配套设施;股份合作联建,村集体组织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土地流转和资金募集,在县农业农村局果树站的技术指导下建园。

“相比小规模分散建园,统建和联建的果园既节约了成本,又统一了品种、规范了栽植标准,为后续提升品质、培育品牌奠定了基础。”南部县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大春表示。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3年的接续攻坚,3条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带在南部逐步成型——

2018年,“盘龙至八尔湖”产业示范带建成,总面积10万亩,涉及铁佛塘、东坝等5个乡镇30个村,去年已投产3万亩;

2018年底,“定水至升钟湖”产业示范带建成,总面积10万亩,涉及定水、万年等10个乡镇(街道)56个村,将在明年底全面投产;

2019年底,“火峰山至长坪山”产业示范带建成,总面积5万亩,涉及碑院、楠木等4个乡镇16个村,将在2022年底全面投产。

目前,三条产业示范带已辐射38个乡镇(街道)87个村,带动群众就业创业1.2万人。

不仅仅是晚熟柑橘。从粮油到养殖、从中药材到木本油料,近年来南部始终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道路,壮大产业基地,先后建成25万亩晚熟柑橘园区、5万亩道地药材园区、45万亩优质粮油园区、100万头生猪及有机鱼等生态养殖园区,形成了“1+5”特色产业体系,让村村有了当家产业。

智慧管理

强化科技支撑 打造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园区

建园初期,多数种植户缺乏专业的栽培管理知识。南部邀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以及南充市果树站组建专家团队,制定完善园区种植技术标准,使生产、技术规范化;并通过培养大业主带动小业主,由点到面使家家户户普及专业的技术知识。

园区的发展还面临一个现实。南部地处川东北“干旱走廊”的腹心地带,人均水资源仅占全省的1/6,工程性、季节性、区域性缺水较为严重。此外,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外打工,管护的劳动力短缺且成本高也是难题。

怎么破?科技发力,水肥一体的智慧管理开始推行。南部通过市场化招引企业在全县3万亩产业园建立灌溉系统,利用监测点对气象数据、水情数据和土壤墒情实时监测,形成大数据库,反馈到智慧管理平台,进行科学分析、精准配方,按需供水、按需供肥,实现了精准灌溉、施肥和管理。

“使用水肥一体化后,园区用户可以实现‘三减两增’,即减少用水、用肥和劳力,实现增产和增收。”该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周光胜举例说明,传统灌溉亩均年用水量170方;精准灌溉亩均年用水量60方,节水110方、节约成本80元。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传统的管护方式每亩需劳动力成本约800元,采用节水灌溉每亩只需 500元,减少成本约300元。

由于智慧化灌溉系统的引入,园区柑橘生产得到了保证。从今年起,将会有更多的园区享受到智慧管理带来的红利。周光胜介绍,今年全县还将扩面10万亩,大规模园区灌溉用水短缺、生产成本偏高、品质标准不一的“三大短板”将有效改进。

在南部现代农业园区里,科技管理随处可见。捕食螨、杀虫灯、性诱捕器……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替代农药,效果显而易见。据了解,目前全县389名会员(业主)、20万亩果园全部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

智慧园区的建设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创新,也体现在新装备的运用和机械化程度的提升。眼下正是水稻收割的季节,在黄金镇南天洞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水稻收割机正在忙碌。

“以前采取人工种植,先要用牛翻耕、平整土地,然后开沟、挖坑、播种、施肥,最后用细土覆盖,这些工序得一道道完成,效率低,收益还不高。”今年41岁的水稻种植大户王东说,如今依靠机耕、机播、机收,效率和收益都大大提高。

近年来,南部县农业部门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提档升级,围绕全程全面,服务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规范农机购置补贴,加大资金项目投入,有效带动了全县农机作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去年以来,共推广农机8650台(套),全县机耕面积128万亩,机播(插)面积72万亩,机防面积86万亩,机收面积112万亩,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机械化率达到近八成。

品牌培育

做优南部品牌 打造产业链条完备的高效园区

果树也能被“认养”?南部县梅橙香货种植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强迈出了第一步。

在他的园区里,买家可以每棵399元、保底产果50斤在线下单“认养”果树,打包购买整树果实,“目前已‘认养’1800余棵,通过园区的可视化系统和质量溯源体系,买家可实时观测、全程记录果树生产情况。”

创新的是思路,需要引发思考的是市场拓展。当25万亩晚熟柑橘全部进入盛产期的时候,市场在哪儿?会不会出现“果贱伤农”的情形?

南部相关负责人告知,去年已投产5万亩,产果1.6亿斤,通过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销商,签订订单,提前3个月就被订购一空。今年还将投产5万亩,预计产果3亿斤。“目前的订单已经占到了70%,剩下的30%也不是问题。”

品牌,决定着市场的开拓,也是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据预测,当5年后25万亩晚熟柑橘全部进入盛产期,产量将达8.8亿斤,“这亟须打响南部晚熟柑橘的品牌,打响南部农产品的品牌,同时面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到未雨绸缪。”

近年来,南部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制定南部县绿色高效柑橘生产技术规程,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探索出一条“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通过线上“村淘+直播”电商模式,建成覆盖40个乡镇、198个贫困村“村淘”站点网络和两个县级运营中心。同时,开发微信小程序,入驻政采云等网络平台,推动南部脆香甜柚、华友野山猪、蜀昇源食用菌等本土特色产品上线销售,年营业额达5000余万元,其中自建电商平台蜀优优,网络年销售额已达2000余万元。

上个月底,一场跨越1800多公里的“东西协作、山海共融”南部农产品带货直播周举行,南部精心挑选的手工空心挂面、柑橘等优质农产品参与直播。在首场“耙耙柑”专场直播中,两小时便吸引了11.7万人次观看,直播期间下单购买的总金额达两万余元。据统计,短短5天内,直播共吸引了150万人次关注,订单超1200单,线上线下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订单52万元左右。

有了好产品,还要有好的销路。在做优品牌的同时,南部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共同发力,果品也大受市场欢迎。

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组建晚熟柑橘行业协会,负责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对外营销,并积极对接南部18个驻外商会,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市场建立订单合作关系,进行大宗销售,将南部农特产品推向全国。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投资10亿元的火车站物流仓储中心建设项目全速推进,全县还建成7处冷链物流基地、5个初加工基地、1个果品包装厂,形成了产业园区“1+7+N”的仓储物流体系和“物流+加工”的产加销体系,可延长销售周期3个月,打破了产量和收益的“天花板”。

“此外,我们还推行果树和果实保险,试点在已投产的2.5万亩晚熟柑橘园区建立价格指数保险,通过金融手段防范生产经营风险。”上述负责人表示。

联农带农

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示范带动力强的活力园区

“过去种地,没技术、收入低,只能外出打工。现在在合作社种地,收入稳定,心里踏实多了。”见到打鼓山村村民鲜秀菊时,她正和丈夫忙着在晚熟柑橘园区内打理树苗。鲜秀菊说,除了在园区务工外,她家还流转了5亩多土地种植晚熟柑橘,全家年收入可以达到3万多元。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既要看规模、看效益,更重要的是看能否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发展晚熟柑橘产业的过程中,南部不断探索完善“大园区+小业主+农户”“股份合作”等利益链接机制,在保障农民取得土地流转金、入园务工薪金的基础上,创新三种联农增收机制增加农民收益。

第一种模式是劳务承包。在此模式下,农户与园区业主签订劳务承包协议。以一个劳动力管护25亩为例,一年的劳务收入为1.2万元左右,“如果亩产超过业主划定的产量,增产部分群众还可以分红50%。”打鼓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永凯介绍,通过劳务承包,一个村可解决100余人就业,村里没有外出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入园就业。

第二种模式是返租倒包。在园区投产后,农户可以向园区业主返租一片果园,生产成本由农户承担。收益按照业主六成、农户四成的比例分成。刘永凯算了一笔账,盛产期农户每亩果园扣除生产成本2000元后,可收益4400元以上,“如果按返租50亩计算,一个家庭年收益可达22万元左右。”

第三种模式是股份合作。由村集体组织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集资入股、共同建园。合作社统一培训、生产、品牌和销售。贫困户可以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入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还可以优先入园务工,以劳折资计入股金。例如万年镇龙珠村采取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富裕群众带动扶持、贫困群众优惠入园、园区收益全民共享的办法,分村民小组组建了4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约30至40户群众,每户股金10万元,分3年投入,目前自筹资金600万元,发展晚熟柑橘2000亩,带动全村220户群众全部成为“股东”,预计今年将初挂果300亩,可产果18万斤,产值达72万元。

让农民与业主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园区产业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在建好基地、鼓了老百姓腰包的同时,南部还大力实施“产业+景区”“产业+康养”等行动,培育农旅融合新业态、延伸现代农业的价值链。

依托“盘龙至八尔湖”产业示范带,创响“八尔湖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依托“定水至升钟湖”产业示范带,培育“娲仙谷”等农旅融合新业态,加快建设升钟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依托“火峰山至长坪山”产业示范带,培育南旎湾、红色盐乡等假日休闲品牌……去年,全县乡村旅游达306万人次、实现收入18亿元。

坚决夯实农业“基本盘”、稳固“三农”压舱石。南部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用力、善作善成,把规模与效益、品质与价值、供给与需求统筹起来,打造“绿色、特色、高效、活力、智慧、开放”的现代农业园区,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做出贡献。

新闻推荐

十龄童校园撞倒七岁女 学校和家长赔偿十万元

一名10岁的男学生,雨天课间在校园奔跑时,无意间撞倒了一个手持雨伞、与同学追逐嬉戏的7岁女孩,致其头部受伤,构成十级伤...

南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