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春秋寄乡情
□ 王雪明(南部)
彭飞龙是他,彭家河也是他。彭飞龙闻之大气磅礴, 彭家河听上去却如邻家挚友。无论如何,巧的是,彭家河散文集《在川北》给我的总体感觉,正如他两个名字一样,两种感觉兼而有之,让人回味无穷。
多年前, 彭家河还在我们南部县文联工作时,他曾送我一本刚刚出版的书,那就是我手里的这本散文集《在川北》,并且他还龙飞凤舞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彭飞龙。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几乎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了这本散文集。
散文集《在川北》分六个小辑。即:彭家的家、草木年华、彼岸烟花、笔墨行走、小城春秋、十年转身。
散文《我的大学》是作为该集子的开篇之作而出现的,明显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18岁那年,彭家河正值青春年少,他走进了那个名叫麻溪寺的乡村小学。在麻溪寺,身为教师的他一方面与他的学生娃朝夕相处,一方面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努力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他把自己踏上工作岗位的美好年华奉献给了曾经养育过他的那一片山村乡野。第一小辑《彭家的家》,彭家河通过对故乡人和故乡事的深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比如:《远去的乡村》《端午渐行渐远的乡愁》等散文佳作,很容易让人想起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所反映出来的意境。
在第二小辑《草木年华》里面,彭家河对于故乡一草一木的描绘, 给读者展现出了一幅幅故乡的水墨丹青。《怀念麦子》《回想玉米》等散文,不仅把读者带到了作者曾经生活过的故乡, 而且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游子的思乡之情。麦子、玉米、辣椒,这些普普通通的食物,不知道养育过多少天下人。但是,我们吃过麦子、吃过玉米、吃过辣椒,吃了也仅仅是吃了,又有多少人知道感恩?又会有几个人能像彭家河一样,不仅知道感恩,而且能够写出如此美妙的文章与人共赏。
通过第三小辑《彼岸烟花》,我们不难看出, 彭家河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作者,他有严谨的写作态度,敬畏文字,文笔优美,历史知识也十分丰富。不然的话,他写出来的《蜀汉荡寇将军张嶷忠骨埋汉中英魂归南部》《谯周故里忆旧人》《状元马涓与南部状元桥》《三陈故里访英贤》等等颇具历史价值的散文,又怎会登上一些名刊大报呢?如果彭家河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我相信,他迟早会写出更多的精品佳作。
尤值一提的是,彭家河还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在川北曾有一次偶遇。当时,莫言先生为彭家河的散文集《在川北》欣然题写书名,这对于一位基层文学青年来说, 是一种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尽管不知二人见面的具体细节, 但我猜测,这应该算是一段文坛佳话吧。
最后,我冒昧地提点儿意见。该散文集每一个小辑的划分不够严谨,略显凌乱,如果在对内容进行归整时再细致精准一些,给读者的感觉将会更好,印象将会更深。
借此, 衷心祝福彭家河先生创作丰收。
新闻推荐
□贾登荣(南部)从南部县城出发,驱车跨过嘉陵江,前行20来分钟,但见丘陵起伏,树木葱茏,浓荫蔽日,林涛悠扬。人仿佛一下徜徉在绿...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