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书法艺术40多年,他说追求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手中的毛笔将伴他一生,直到拿出更满意的作品任军:饱蘸浓墨写人生
●本报记者 唐甜
今年57岁的任军鼻梁上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不善言语的他提及在书法创作上的投入时,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吃穿我一般都不讲究个啥,为了书法艺术那我可舍得花血本。”
6月7日上午,面对任军,记者很难将他与一名书法家联系起来。当其亮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会员的身份,以及一幅幅苍劲有力、笔走龙蛇的书法作品时,平凡而又朴实的任军展开了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逐梦之旅。
一支毛笔 开启人生梦想
任军出生于西充县双凤镇乾元宫村,对于故乡,如今在他的印象里只有一种模糊的记忆。“我15岁时就离家,到父亲的厂里去上班了,对老家并不是很熟悉。”
任军的父亲在南部县一家印刷厂当工人,长年从事的工作则是毛笔制作。年少的任军接过父亲的工作后,对毛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任军自感读书太少、文化知识不够用,更不想在印刷厂闹哄哄的车间里虚度一生,“既然自己能制作毛笔,为何不用手中的笔描绘一条更加有意义的人生路呢?”为了梦想,下班回到宿舍后的任军将自己锁起来,手持毛笔在一堆堆废报纸上挥毫泼墨,一笔一画开始练习起书法来。
人一旦有了追求就停不下来。从唐楷入手,任军渴望自己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有所造诣。
没有足够用于练习书法的废报纸怎么办?节假日和空闲时间,任军就走到南部县城的废品收购站,回收一些废旧书报用于练字。没有师傅指点,仅凭自己的爱好胡乱涂鸦终难成大器。经过一番“自我陶醉”后,任军开始走出封闭的宿舍拜师学艺,师从当时在南部县有一定名气的书画老师,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任军的学习成果大有长进,并在当时的书画界小有名气。
在南部拜师学艺的两年时间里,任军与现定居北京的同门师兄罗云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
罗云,四川南部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国家画院、荣宝斋画院研修班。近年来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多个城市举办个人画展,2008年被《中国书画》杂志评为“最具升值潜力艺术家”。2010年、2012年被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30位人物画家之一”。
“虽师出同门,但我俩如今的路却走得大不相同,他在书画艺术界收获满满,我却碌碌无为。”想起与罗云在南部书画艺术班一同学习的时光,任军还记忆犹新。
几经辗转 痴迷书法终不悔
从15岁开始子承父业,再迷恋上书法,任军一发不可收拾。无论工作怎样变动,他从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任军从南部调到南充日杂公司任仓库管理员。新的岗位,既繁琐又复杂,时常也要出差到外地,没有更多的时间练习书法,他就利用所有出差的机会潜心学习。在车上,没有笔墨纸砚,任军就在腿上、手掌心间用手指一笔一画地反复推敲练习。“那时,热爱书法已达到‘走火入魔’的境界,常常为一个字怎么写出来出神入化而错过了下车的站点。”在任军的记忆里,有一次,他坐火车到外地出差,因途中反复推敲一个字的笔画怎么写,到了目的地却忘了下车,最后,索性坐到终点站再购买返程的火车票,连夜赶回第二天要开会的地点。
这样的故事在任军身上不只一次发生。他说,“我平时不打牌也不喝酒,更不喜欢交际,唯有书法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任军下岗了。突然间没有了工作,多少有些心伤的任军并没有被现实压垮,他再次振作起来,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在成都荷花池市场经营酒店器皿,拖家带口的任军即使要为生计而奔波,在闹哄哄的市场里也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热爱。一张桌子,一摞宣纸,再加一瓶墨水,生意不忙时,任军又一头扎进了充满墨香的世界里。
一支毛笔好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任军出手大方,只要看中了就会毫不吝惜买下来。“我老婆经常说我,平时买件好点的衣服都舍不得花钱,为啥在书法上投入,眼睛都不眨一下。”一路走来,任军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韶华虽已不在,但我还会将青春奉献给自己热爱的书法艺术。”
热爱书法艺术40多年来,虽有作品在全国性的大赛中屡屡获奖,现为中国翰墨书画院北京朝阳区分院副秘书长的任军谦虚地表示,追求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手中的一支毛笔将陪伴他一生,直到拿出自己更满意的作品来。
新闻推荐
现将南充市查处的五起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典型案例通报如下:南充市升管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宏拆分、串通投标问题...
南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