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抱朴守正的文化自觉

南充晚报 2020-06-04 03:00 大字

□ 何永康(南充)

从古至今,疆域宽广,幅员辽阔的中国版图,都会划分出若干行政区域。区域交界处为“边”,地曰边地,城曰边城,寨曰边寨,疆曰边塞。不同的地域文化因此相互渗透,风物民俗杂糅交融,便有了迷人的故事和浓郁的风情。比如云、贵、川交界处的赤水河,比如豫、鄂、皖交界处的黄柏山。 这两个地方我在2019年去过,得出了一个结论:但凡“鸡鸣三省”的地方,都是山水清幽,物产丰富,民风淳厚的好地方, 给人以深邃的历史经验和真切的地理体验。今年初夏,我去的南部县伏虎镇正觉寺村, 也是类似区域的缩小版,不是鸡鸣三省,而是“鸡鸣三县”———西充县、南部县、盐亭县的边界在此接壤。

正觉寺村其地虽偏, 但因有一座历史悠远、香火鼎盛的正觉寺而遐迩闻名,其村虽小,但因有一个“寺外桃源”乡村旅游目的地而成为网红。

“正觉”是一个佛教用语,意指“真正的觉悟”, 为佛家觉悟生命的最高境界。对凡夫俗子来讲,所谓“正觉”,可以理解为正确的觉悟,也可以是人生的正解,还可以是追求雅正生活的自觉。 而这些,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决策思路上,在当地民营企业家经营理念中,在村民们的日常生活里,分别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这些体现,又集中凸显在“乡风文明”四个字上。

在村里村外漫步, 村民开着小车与我擦身而过时, 都会停下来问需不需要搭送一程:路过任何一户人家,都有人笑脸相迎,发出进门坐坐的邀请。路边的枇杷熟了,主人示意可随意采摘品尝,不好意思白吃,要留下几元零钱,人家却坚决不收。有老者从果树园中出来,一脸歉然地说,本想请你们尝尝梅子(杏子),找了一圈都没找到一颗黄了的, 还要等三五天才熟。 我入住民宿的主人是一位老太婆。听说要来客人,她儿媳妇一早就从自己家赶过来帮老人打理, 母慈媳孝的场面很温馨……

这就是乡风文明。 乡风是纯朴的民风,也是盛行的风气。一个地方要进步发展,总得有开风气之先的人物站出来,这样的人物有一个称谓:乡贤。正觉寺村乡贤的代表,是一个叫王新的民营企业家,他不仅投入数千万元, 改变了村里的落后面貌, 打造出国家2A级景区“寺外桃源”,还开创性地成立了“正觉寺村和谐发展会”,大力弘扬德行,倡导以孝为本,每月还按时给村里老人发放生活补助,引领敬老爱老蔚然成风。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羊士谔的两句诗:“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千百年过去了,诗中所赞美的对象依然存在, 譬如王新这样的有仁爱之心有担当襟怀的有识之士,还有被他们带动起来的年轻的“徒”。

除了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也是新农村的一个标准。土地流转,正觉寺村的村民以土地租金入股分红,还有打工收入,日子逐渐富裕起来。大家都奉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古训。何况,有一个近在咫尺的“桃源”,供他们在里面劳作、休憩和娱乐。在成为股东的同时,还有了花农、果农、园艺师、乡村艺术家等新的身份。更何况,正觉寺村已经开始打造全域旅游了,村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都在风景之中, 人都成了画中之人。谁会破坏这份美好?谁不会对美丽村容百般呵护呢?

当地民谣曰:“西南盐, 最苦寒”。是的,西充、南部、盐亭三县,过去都是四川出了名的贫困地区。 这让我想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生活贫瘠的地方,往往是滋生民间文化的土壤。 在物质生活贫乏之时,人们需要用一种方式来宣泄悲戚、酸楚与愤懑, 同时表达对好日子的向往与祈求。我早年在这一带农村呆过,知道当地农民有“饱干饿唱”的说法,即吃饱了就拼命干活,肚子饿了就唱歌排遣。以精神生活来填补空乏的物质生活, 于是形成了民间艺术。 这些艺术在岁月中辈辈相传,代代承袭,不断更新完善为宝贵的文化遗存。 到了今天, 有的已经日渐式微,有的则早已失传。那可是川北人不可磨灭的文化胎记啊!于是,有胆有识的王新,开启了艰辛的拯救之旅,拯救濒临绝灭的本土记忆。他投巨资而不问回报,居然拍摄出20多集川北民间文化系列纪录片《川北旧事》,这是出手不凡的鸿篇巨制,从中可以看到傩戏、灯戏、剪纸,听到了号子、小调、山歌,感受到了戽水、打夯、开石、打铁等渐行渐远的劳动场景。纪录片不是请名家或专业人士拍摄,而是出自于以乡村文艺家宋开华为代表的本土创作团队之手, 他们集撰拍编为一体,在山路走出思路,靠脚板踩出脚本,凭劲头弄出镜头, 干成了一件惠及子孙的好事。善莫大焉,善莫大焉!

对历史文化的敬重, 是现实文化的基础。 正觉寺村有了深深扎根于传统土层的文化根茎, 自然会生长出繁花怒放的文化奇葩。如连续办了17年的“村晚”———乡村春晚, 如广场上天天上演的自创节目。还有乡村歌唱家、乡村舞蹈家、乡村书法家、乡村茶艺师、乡村辞赋家……有了他们的装点与烘托,本已活力四射的小村, 又平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发散出十足的文墨气息。过去村里文化匮乏,村民娱乐消遣方式单一,不是打牌赌博就是酗酒生事, 要不就是由家长里短到流言蜚语,家庭不和,邻里反目的事时有发生。 自从雅正文化占领阵地之后,陋习逐渐革除,民风归于淳厚。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座谈会上介绍情况的村党支书赵太勋, 居然是以陆游和孟浩然的这些诗句, 来表达对客人的礼遇和邀请。哦,这个书记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人,颇有文采的《正觉寺村赋》就是他撰写的。难怪他的理念与众不同,不是经济发展了再反哺文化,而是以文化的繁荣带动经济的发展, 最终还得回归到文化的本源上来……

入夜, 山村十分静谧, 祥和中的静谧。我整理好白天的见闻,早早地关灯躺下,享受一份难得的平宁。突然,远处传来一只布谷鸟的鸣叫。芒种将至,布谷鸟又开始以农耕文化的代表性声音, 预报农时提示农事,且不舍昼夜,因而它在鸟类中名声最好。 川东北的布谷鸟大都是四声布谷,就是说它的叫声是四个音节。小时候,被我们听成“花花包谷”;长大后则听成了“栽秧打谷”。而此刻在正觉寺村,我听到的布谷之声,则分明是在用四川方言呼叫———“天天正觉”。

正觉寺村说正觉,这正觉归结起来,就是文化的自觉,是正能量的文化自觉,是抱朴守正的文化自觉!

民间有个说法, 当一个人听到布谷鸟叫时,如果是在劳作,那他这一年一定收获满满;如果他在睡觉,那他这一年就会一无所获。想到此,我连忙翻身起床,打开笔记本电脑, 把上面的文字敲打出来———我不想成为一无所获的人。

这, 或许也算是正觉———正确的觉悟吧?

(作者系南充市文联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

新闻推荐

隐婚谈恋爱 男子侵犯人格权

一青年男子隐瞒已婚的事实,与一未婚女子恋爱,致其怀孕,被受害女子告上法庭,法院认为该男子侵犯了女子的人格权,判决赔偿女...

南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