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南充日报 2017-07-12 02:10 大字

●张枥 李果 曹伯同

近年来,南部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围绕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小农水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实施水利重点项目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题,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全域供水 解决吃水难

7月11日,记者走进五灵乡丁字桥村,绿树丛中,一栋栋修缮一新的民居掩映其间;田间地头,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长势良好;房前屋后,核桃树、柑橘树等果树成排成行。“吃水不愁了,大家都专心搞产业。”该村贫困群众李大何看着眼前的光景,感慨地说,从前村里缺水,遇到天旱,村民常常因争水打架。至于农业生产,更是有心无力。

丁字桥村海拔700多米,是典型的旱山村。村民吃水要到山脚下的小河沟去背,有时学校也因没水吃而放假。

“如今不一样了,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卫生又方便。”该村党支部书记孙明阳介绍,2016年5月,该村召开村民大会,决定实施集中供水工程。经过5个月的奋战,自来水全部安装到户,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

“自来水到村到户,产业发展的后劲也足了。”李大何在自家的1亩多地里栽种了柑橘树,同时发展林下种植。

该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按照“三源六厂九线+N”的总体布局,将推进全域供水工程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依托嘉陵江、西河、升钟湖3大水源地,按照“项目资金+财政补助+社会融资+群众自筹”的多元投入模式,整合资金15亿元,实施区域集中供水。

目前,该县分区域建成6大制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13.5万吨,铺设连接乡镇的供水主管线9条,覆盖县城及64个乡镇,辐射沿线668个村,保障65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为解决水源水质问题,该县打造点面结合的“水源保护网”,划定红岩子湖、升钟湖、西河南部段等饮用水源保护区41处,畜禽禁养区及限养区700余处,全面取缔升钟湖及河道内的网箱养殖等。并按照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水质检测“一把尺”要求,建立起“专家指导、部门跟踪、群众监督”的三方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安全饮水“30年不落后、50年还管用”。

该县还通过完善覆盖全域的水质监测网,建成可检测“42+6”项指标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立起水源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快速反应信息平台和保障体系,确保农村饮用水全面达标。

全域灌溉 解决用水难

在盘龙镇中窑坝村,记者看到,村民正在对渠系进行清淤,并浇筑水渠坡面。“这段主渠为全村一半村民提供生产用水。多年来,由于疏于管理、塌方严重,供水能力严重退化。”该村贫困群众郭太富说:“水渠清淤加固后,种田种地就不怕缺水了。”

该村党支部书记罗松林介绍,整个工程预计9月结束,全面完工后,将彻底改善附近6个组的灌溉条件。

中窑坝村是该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耕地面积有1156亩。过去,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群众大多靠天吃饭,农业发展严重滞后。2016年初,在该县水务局的帮助下,中窑坝村采取上游灌区内渠系维修加固、非灌区内修建提灌站的办法,争取项目资金70余万元,在非灌区内建起了提灌站,修缮了山平塘20口,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用水难题。

“提灌站正在铺设管道,灌溉渠道正在加紧施工。”罗松林说,得益于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的实施,该村的蔬菜产业和经果林产业发展迅速,为群众脱贫奔康奠定了基础。

用水问题解决后,2016年,该村成功招引业主流转土地,建起玫瑰园150余亩。今年,该村又引进了业主,规模栽植柑橘树近300亩。不少村民还利用房前屋后搞起了庭院经济。

据介绍,近年来,该县通过库塘池田互连、路堰渠管互通、集雨节灌互补的“全域灌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充分释放“小农水”的“大水利”功效,建成升钟水库、八尔滩水库、上游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148处,修建山平塘、石河堰、蓄水池等小微水利设施1.38万余处,控灌面积突破2.8万公顷。

该县把实施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水利扶贫的重点内容,在四龙、楠木等30个乡镇的146个村建成小农水示范区7个,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0.45万亩,新建及整治渠道1039.81公里,大幅提高了水利基础设施覆盖面和渠道水利用系数。新增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7.18万亩,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1.79万亩,小农水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62万公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民建民管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在长坪镇侯坪村,68岁的贫困群众张秀琼对如今村里的用水、饮水条件赞不绝口。去年,张秀琼只花了1800元安装费,就将自来水接进了厨房。

“实行政府补贴,减轻困难群众入户安装费用负担,实施贫困户饮用水限价和逐步同价政策。”该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该县积极推行“城乡水务有限公司+片区供水服务中心+乡镇供水服务站+村用水户协会”的四级供水管理机制,每1000户用水户设置1名水管员,并采取政府收回、移交经营权、收购私营水厂等方式,确保困难群众用上放心的自来水。

目前,该县按照“用水付费、保本微利、节余分红”的办法,分片区组建8个水务管理站,配备村级水务员1500名,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586个,实现用水户自主组建管护队伍。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原则,该县还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权、实施权、监督权交给群众,采取“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围绕水利设施规划产业发展;与***相结合,围绕贫困状况规划扶贫项目;与新村建设相结合,围绕水域治理布局美丽新村”模式,促进水利建设、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同步推进。

据了解,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干劲,该县把所有小型水利项目建设交由群众自主决定,“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如何管”等,都由群众“说了算”。通过村“两委”研究提议、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村民大会决议,征得85%以上的群众同意后方可进行项目实施。

针对项目建设质量、资金来源等问题,该县水务局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和资金整合投入力度。通过建立施工单位自检、工程质量监理、项目领导负责、专家小组会审、部门跟踪审计、工程补助评级的“六位一体”质量管控模式,让职能部门、业主单位、村组代表“三方到场”,构建县、乡镇、村组、群众、社会“五级同步”的质量监督体系,激发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的参与积极性。

生活用水

6大制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13.5万吨;

9条供水管线, 保障65万群众安全饮水;

建成可检测“42+6”项指标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确保饮用水全面达标。

生产用水

建成升钟水库、八尔滩水库、上游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148处, 修建山平塘、石河堰、 蓄水池等小微水利设施1.38万余处,控灌面积突破2.8万公顷;

在四龙、楠木等30个乡镇的146个村建成小农水示范区7个。

新闻推荐

现代农业“三百示范工程”实现“双过半”全市建成8个万亩现代循环农业园区

本报讯(记者张春华)7月5日,记者从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了解到,今年全市整合资金1亿元以上,重奖现代农业“三百示范工程”市级重点项目。目前,“三百示范工程”建设实现了“双过半”。据介...

南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