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加法 奋笔书写南充“脱贫答卷”
夏的热情在一点点褪去,而南充脱贫攻坚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在山村,在田野,老人,小孩,青年,妇女,都行动起来,机械轰鸣,人欢马叫,时刻展现着“不胜不休”的攻坚热潮。
南充,朱德元帅的故乡,这片厚重而充满希望的热土,正经历着一场由贫困向小康的华丽蜕变。棋过中盘,用兵如心。南充干劲十足,激情满怀,书写了一份厚重的“脱贫答卷”。
脱贫攻坚已呈白热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强调脱贫攻坚“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务必迅速紧起来、急起来、动起来;提出了“最后堡垒”、“最关心的事”、“冲在最前方”三种意识,要求全市将其作为内生动力,人人以攻坚为己任,个个以克难为指向。
道路+水利 基础改善破瓶颈
2016年6月20日上午,南部县大堰乡封坎庙村,几台大型的挖掘机和推土机忙碌地运转着,一条已具雏形的道路从一座青山中间横贯而出。
路,连带着致富梦想。
阆中市天宫乡灵神村贫困户蒲记春刚赶集回来,正坐在院子里的果树下歇息,一旁的背篼里装着一些刚买的日常用品。蒲记春说:“我们两口子都60岁了,做梦都没有想到,水泥路还可以修到家门口来!今天我去赶场,走了个来回,裤脚上都没得点泥巴。”
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蜿蜒在青山绿水之间,连接着家家户户,连接着小山村和外面的世界,连接着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希望。据统计,全市上半年新(改)建村道公路1779.12公里,组道路487公里。
嘉陵区里坝镇猫儿田村用了两个月时间,新建了4.7公里村道路,3.5公里便民路,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
水,承载着脱贫希望。
看到清冽的自来水从水龙头汩汩流出,西充县青龙乡庙子嘴村贫困户谯光明说:“接通自来水后,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接瓢水淋在头上,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说及饮水,73岁的许勋民和老伴感慨万千:“现在吃水没一点问题,水龙头一扭就哗啦啦地流。我们都是70好几的人了,没想到还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
以前庙子嘴村一遇干旱吃水就困难,现在全村新建了集中供水站3处,铺设了自来水管16公里,覆盖了全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一举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据了解,全市上半年兴修水渠344.67公里,山平塘773口,蓄水池433口,提灌站116处。基础设施的改善,破解了南充发展的瓶颈,为全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龙头+贫困户产业扶贫促增收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生命线”。蓬安县兴旺镇高石坎村正在放羊的贫困户邓章国,指着一群正在啃食青草的羊说:“我就是在养羊大户于文军的帮助下把羊养起来的,他给我们提供技术、市场,这批羊养好了,脱贫肯定没问题。”老人口中的于文军,就是红成养殖农民合作社的常务理事长,他带领该村38户贫困户全部入社,发展山羊养殖。
南充立足脱贫攻坚实际,坚持以系统规划为引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增强内生动力为关键,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合作社组织”“五位一体”的方式,探索出了“龙头+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带动模式,分年度、分区域、分步骤持续推动“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
西充县古楼镇过江楼村村民高元斗2008年返乡发展香桃基地960余亩,创建了“元斗”商标,去年实现产值1800万元,带动57户贫困户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西充县古楼镇过江楼村的贫困户冯正荣,全家生活困难。在高元斗带动下发展香桃种植,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2015年正式脱贫,2016年在新农村聚居点购买了一套65平方米的房屋。
好的机制,不但可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还可以保障贫困户的利益。机制,是推动产业扶贫的不竭动力。
产业扶贫离不开农业龙头企业、业主大户、合作社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只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才能够解决贫困户发展过程中“缺技术、缺市场”的“顽疾”,而精准带动模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龙头带动下,目前,南充已建成产业园区258个,带动15000余户贫困户入园发展,初步形成了香桃、脆香甜柚、核桃、小家禽、食用菌等支柱产业,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升,一些贫困户已经告别贫困,向小康迈进。
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安居引领新生活
危房改造搬新家,易地搬迁挪穷窝。
南部县定水镇龙凤村贫困户何跃太家破旧的房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窗明几净的砖瓦房。
“我只花了几千元钱就住上新房子了。”何跃太激动地说。他家的老房子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一遇到雨天,到处都会漏雨,用泥土浇筑的墙体也布满了裂缝。
今年5月中旬,何跃太得知他家的房屋能够申请D级危房改造资金,立即着手将原来的土墙房子推到,并请工人在原地重新修建2间砖瓦房。“我算了一下,重修2间砖瓦房加上维修其他房间,要花2.5万元左右。根据相关政策,我家可以申请2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自己只需要花5000元便能住上新房子。”何跃太高兴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今年省上下达南充市的易地扶贫搬迁9805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120户、危房改造15635户已全面开工,坚决确保年底前建成入住。
安居工程建设既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又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以来,全市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工作列入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竭力让更多的危改户、易地搬迁户告别狭小破旧的土坯房,住上坚固结实的新房子。
第一书记+村级组织堡垒铸就在一线
在南部县大堰乡封坎庙村通村公路施工现场,第一书记李翼宏正在指挥施工。“我是主动领命来封坎庙村做第一书记的。”黑瘦、精干的李翼宏聊起了他的扶贫经历。
白天,他与村民一起劳动。晚上,他带上手电筒、拿着小本子挨家挨户调查走访,走一户记一户,问人口、问收入、问困难,与贫困群众一起拉家常。不到一个月里,他走遍了封坎庙村的32户贫困户,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
在南充,还有许许多多像李翼宏这样的第一书记、帮扶干部,他们走出机关,走向田间;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贫困群众同坐一条凳,共饮一碗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帮扶。以真帮换来真情,用真心赢得民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是保障。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
权责透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团队。
站在新建的村委会门前,李翼宏说:“村级组织是脱贫攻坚的坚实堡垒。我希望我离开后,能留下一支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强的优秀团队,继续带领群众致富奔康。”
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组织者、操作者、实践者,只有最大限度发挥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硬骨头就会变成“补钙品”,拦路虎就会变成“纸老虎”。
南充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从全市统筹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129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脱产驻村工作。最近又充实了1583名干部到驻村帮扶“五个一”中去,召回“第一书记”17人、调整驻村工作组组长49人。同时严格督查考核,把驻村实绩作为干部升迁的重要依据。坚持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考察干部、在一线提拔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个个村级组织,就是一个个坚强的堡垒,就是一个个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党建扶贫让广大党员干部有了“存在感”,贫困群众有了“获得感”。
领导蹲点+日常督查乡村处处竞风流
8月,骄阳似火,南充市第二轮领导包片蹲点督导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今年,南充市所有市级领导带队,对所有拟退出的贫困村蹲点督导,深度解剖“麻雀”,并形成调研报告。目前,第二轮蹲点督导已经完成,28位厅级领导分片包干317个贫困村,404名县级领导、996个帮扶单位、1290个驻村工作组、1290名“第一书记”和1375名驻村农技员与贫困户人人见面,查找梳理各类问题180余个,有针对性提出工作建议160余条。“压力层层传导,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可想而知,我们的动力和干劲更足了!”营山县黄渡镇兰武村第一书记杨涛说。
为保证督导常态化,南充提出市委书记、市长一月一督导,各区县书记、县长一周一督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贫困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一日一督导,真正形成“水紧鱼跳”、你追我赶的攻坚氛围。
在南部县,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到田间地头和每一户贫困户家中,了解易地扶贫搬迁,问计生产发展,察看***、精准脱贫举措是否落实到位。
村村通公路、户户通便民路、自来水到了户,庭院有小家禽养殖、山上栽植脆香甜柚、山下种植莲藕……谈及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效,乡亲们如数家珍。
围绕市、县、乡三级层层挂出的脱贫攻坚作战图,南充每月举行现场考评、每季度开展现场拉练。5月至今,南充已开展两次全市脱贫攻坚大拉练,重点察看扶贫项目进展、措施精准到户、脱贫责任落实、脱贫模式探索等方面工作情况,每次选取3个县、每个县4至5个贫困村进行现场观摩。
同时,组建专门督查队伍,加强日常的督查,明确工作“抽签、到村、入户、座谈、核对、通报、整改”七步法,每天在全市9县(市、区)随机抽取2016年度拟退出的贫困村,走访10户以上贫困户,“事前不打招呼、事中不要陪同、事后不准接待”,悄悄进村,静静入户,直奔主题,把准实情。督查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定期制作成专题片,并配以《每日快报》,对督查过程原汁原味全程通报,正反对比,举一反三,对问题不回避、不护短,对典型不拔高、不夸大。《每日快报》一日一期,网发全市。
督查的硬作风逼出了干部的好作风,促使各地挖心思、找方法、创模式、借经验探寻脱贫奔康的路子,各种先进典型、优秀做法争相涌现。顺庆区探索“五兜底”模式解决贫困户医疗和住房保障难题;南部县实施了以“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为主的入户产业发展“四小工程”;阆中市建设“小微园区”增加群众收入;营山县采取“一高、一优、一统筹”模式保障贫困户收益。西充县旅游扶贫采取“四轮驱动和四个同步”办法。一些地方的电商扶贫、金融扶贫都各具特色,竞相发展,效益明显,受到群众欢迎。
2016年,南充市建成317个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减少贫困人口13.6万人;2020年,将实现全市33.2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9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一串串数据催人奋进,一声声号角激情嘹亮……攻坚,正铿锵而行!胜利,决不会迟到! (征城)
新闻推荐
(曹伯同)月日,记者从南部县升钟镇获悉,今年该镇以提高全镇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今年以来,该镇征订普法教材余本,做到镇村干部人手一份;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