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发现记

南充日报 2016-07-09 07:25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奎 见习记者 刘旭

《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6月22日正式出版发行,这个被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蔡东洲称为清代历史的“活化石”的档案,全套308册,每套定价24万元,仅凭其价格便可见它的珍贵性。

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是如何发现的?这在南充民间一直有着“传奇”的色彩。

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南部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城市时从南部县旧政权手中接过一大堆“老材料”,便将其闲置在县公安局的库房里,尘封达10年之久。

1960年,四川省档案局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调查清理旧政权机关档案。当年10月23日,南充地委档案科抽调人员赴各县调查时发现,南部县公安局一间堆放杂物的库房里,竟有一大堆捆得整整齐齐的档案,100余捆4000余件。这些档案纸张大多发霉、粘连、字迹褪色、虫蛀严重。不过,无论从传统纸质文书的形式,还是从黑墨手书的文字内容来看,仍不难判断:此乃清代南部县历任正堂履行职责、实施统治而遗存下来的官方公务文书。

1965年6月,这些档案经南部县档案馆简单梳理、清点造册后,移交南充地委档案科。“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扬言要革“四旧”的“命”,南充地委紧急增派两个排的兵力把守保卫,才使这些档案幸免于难。

1984年10月,南充地区档案馆新馆库房落成使用。这批沉睡多年、无法利用的历史档案搬进了新家,得到妥善保管,并进行再次抢救。先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代排列,每代又按吏、户、礼、兵、刑、工、盐七房分排。

经过40余名档案工作者整整3年的辛勤劳动,仔细整理分类、组卷编目,终于将这批档案彻底清理完毕,共18186卷,84010件。

由于当时的人力、技术、资金缺乏等条件限制,加之整理的标准不够科学,仅仅是“粗加工”。未能达到国家清史委要求的“文件级著录”,更谈不上“数字化”。

2003年10月10日,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4年7月,四川省档案局领导和南充市委、市政府领导召集市财政局、市档案局等单位领导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清代四川省南部县衙门档案的整理和开发利用问题,会议决定:四川省档案局和南充市财政局每年安排一笔专项经费,用于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的抢救整理、开发利用,使该档案的抢救步入规范化。

从2004年年底开始,市档案局开始组织人员对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进行全面、规范、科学抢救整理,针对档案现状,逐一进行裱糊、固定档号、著录、缩微、拍照、刻录光盘、建立数据库,使之成为永久性的历史瑰宝,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08年年底结束。

2012年,市档案局又联合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黄山书社合作编纂《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图书。

新闻推荐

大学生志愿者 带着飞机模型支教

本报讯(记者罗琴)7月15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暑期来到南部县群龙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小朋友你们见过飞机吗?今天大哥哥给你们带来了一架飞机模型。”在一间教室里,大学...

南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