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兴的富利镇
嘉陵江流经南部县境内78公里,途经该县12个乡镇,富利镇便是其中之一。富利码头作为连接该镇江河两岸群众往来的重要载体,曾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富利场镇探访这个古老的码头。
场镇因码头而繁华
据了解,富利镇距离县城28公里,共有2.1万余人,其中城镇人口达4000余人,场镇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
谈到富利镇兴起的历史,富利小学76岁的退休教师何景森自豪不已。他说,因为紧邻嘉陵江,早在清初,富利镇便是一个物资集散地,集市非常繁华。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每天都有上百艘运载着各种货物的船停靠在码头。那时候,由于从江边通往集镇的山路很陡,人们只有通过肩挑背磨将外面的煤炭等货物从船上搬运到镇上,再销往周边各乡镇,并将本地盛产的生姜、雪梨、土布等产品通过水路销往外地。
在何景森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富利码头。尽管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已经不再,但地上被磨光的青石板和人们在山岩上打凿的、用于歇脚时停放背篓的台阶仿佛在向世人证实着当初这里的喧嚣和繁华。
“那时候因为码头繁忙,富利场镇非常热闹,位于街道两边的茶馆、酒馆经常人满为患,外地艺人也时常到此说评书、表演川剧。”据何景森介绍,过去,场镇上有万年台(戏台)、万寿宫、禹王宫等一大批古建筑。可惜这些古建筑大多在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了,现在仅剩张爷庙等少量的古建筑了。产业因临江而兴旺
随后,记者乘船来到与场镇隔江相望的大坡上村。遇到了刚卖完生姜回家的村民马文凯。
“这段时间有点忙,除了卖去年存放在窖中的老姜外,还要平整土地准备种今年的生姜。”60岁的马文凯说,他家一直都在种姜,虽然种植面积只有1亩多,但每年都能挖3000余公斤生姜,能收入3万余元。
“由于临江,我们这里的土壤和气候很适合种植生姜和梨子。”该村党支书马定奇介绍,生姜和雪梨是该村的传统优势产业,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小有名气了。据了解,该村耕地面积为900亩,生姜和雪梨产业发展最好的时候,种植面积达250亩以上。
因生姜和雪梨而出名的,还有与大坡上村相邻的乐逍坝村,上世纪90年代,该村生姜和雪梨的种植面积接近400亩。
“自2000年以来,由于本地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加上当地三面环水,交通十分不便,种出的生姜和雪梨不便运到外面销售,两项特色产业的种植面积便急剧减少。不过,如今我们这里又迎来了新的希望。”乐逍坝村村主任谢于友介绍,因为看中了该村地理优势和优美的环境,在成都发展的当地乡友陈波承包了村里近200亩土地,并成立了远景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计划投资种植西瓜和各类蔬菜;此外,在广东发展的该县大富乡乡友黄杰准备在村里承包土地发展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村民们相信,不久后的富利镇会再次因水而兴。
新闻推荐
"target="_blank">今年前3个月,南充市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2亿元,增长15%,增速同比提高13.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亿元,增长15.1%,增速同比提高17.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四位;规...
南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