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唐代状元修建,画圣吴道子在这里作画,红军将此作为乡苏维埃所在地———罗寂寺:一段历史记忆的符号

南充日报 2016-03-02 17:53 大字

  • ●本报记者 杨晓江

    建筑,是固化的历史。每当走进一座古建筑,总会在其柱杵、格窗、汉瓦上发现历史的灵光,或是一段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或是一件叫人称奇的珍宝文物,或者它本身的样子,就令人遐想。

    罗寂村是南部县众多村子之一,村因寺得名,有名的罗寂寺就位于该村。说它有名,与两个人物有关,其一是罗文寂,他主持修建了罗寂寺;其二是吴道子,他在罗寂寺留下了真迹。2月29日,记者踏访南部县三清乡罗寂村时,从当地百姓的口中,了解到这座百年古建筑所留下的历史佳话。

    唐代状元修建雄伟宫殿

    在三清乡桡片村,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建筑马家大院,罗寂寺与马家大院位于同一中轴线上,相比马家大院,罗寂寺历史更为久远。

    罗寂村因罗寂寺而得名,何为“罗寂”?据罗寂寺大殿门前石碑记载:在东龙山麓原有一座纯金院,因建院时间久远缺乏修缮,破败不堪,唐贞观年间,本地新科状元罗文寂奉旨重建佛殿于纯金院原址,历时五年建成了上、中、下三座佛殿,有大、小殿堂三百余间,各种神像栩栩如生,殿堂高大雄伟可与浙江灵隐寺媲美。后人为纪念罗文寂状元建殿之功,故取名罗寂寺。

    石碑上记载,罗文寂在朝内为官,任御史之职,一生清正廉洁。罗文寂病逝后,灵柩送回故里,安葬于上殿后面,名“状元坟”,坟前有一对庞大的石刻雄狮,并有两丈余高之石质桅杆四座,墓前有石质墓碑一座,记述罗文寂平生业绩。

    罗寂村党支部书记马习训感叹道:“罗寂寺后经历代战火,又累经培修,但不敌沧桑变化,旧貌早已不复存在,现存为清代建筑。”

    根据南部县文物管理所测定,罗寂寺坐东向西,现存建筑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歇山顶,青瓦屋面,抬梁结构。面阔三间12.5米,进深11.2米,台阶高0.2米,宽1.2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画圣吴道子寺内留真迹

    罗寂寺声名远播,还与一位历史人物有关。

    史载唐天宝年间,吴道子奉命绘写嘉陵山水时曾寓居寺内,乃于石壁间绘观音像。南部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陈刚介绍,唐天宝年间,唐明皇留恋嘉陵江山水风光。他命吴道子等人前往四川,将嘉陵江山水描绘成画带回让他观赏。吴道子寻访至南部县三清乡时,发现那里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庙,气势恢弘,环境优美,香客如织,此庙便是罗寂寺。于是吴道子决定将古庙确定为寻访嘉陵江山水的临时住宿地。

    一天晚上,吴道子躺在禅房里看着白色的墙壁,突然发现,原本什么都没有的白色墙壁上出现了一位身着白衣的观音像,当他凝神细看时,观音像却不见了。吴道子突然有了灵感,大笔一挥,在寺庙的一块石壁上创作了观音像送给庙主。庙主十分高兴,请来石匠将观音像刻凿在石壁上。

    《南部县志》记载:“罗寂寺在县东一百里,唐吴道子绘有白衣观音像”。陈刚称,唐朝以后,由于战乱不断,罗寂寺曾遭受毁灭性破坏。人们为避免观音像的石壁遭遇“灭顶之灾”,便把它从石壁上整体“搬迁”下来,一直藏在寺庙一处隐秘的石窟里。今存南部县文物管理所的石刻观音像为清光绪年间翻刻,碑背面亦刻有该像,风化严重,疑为唐代原刻。该石碑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对研究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据陈刚介绍,观音像石碑高158厘米,宽70厘米,厚9厘米。整个画像造型,富于运动感,逸美而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画像用椽笔手法,白描阴刻,整体造型艺术及凿刻均极精美。

    曾为乡苏维埃所在地

    据了解,1933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驻罗寂寺,罗寂寺为乡苏维埃所在地。红军来到后,建立了区、乡、村人民政权,农民无不拍手称快。当红军离开时,军民难分难舍,全村有40余人参加了红军。

    马习训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罗寂寺部分建筑作为学校使用,方便了附近乡镇学生上学,学生最多时有200多人。“我小学就是在这里读的。”马习训说,“罗寂寺不但有久远的历史故事,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将继续好好保护。”

    新闻推荐

    南充整体通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评审成为全省5个整体被认定的示范市之一

    本报讯(记者郑钦豪)3月2日,记者从市农牧业局了解到,南充市日前整体通过了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综合评审,成为第三批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之一,也是全省5个整体被认定的示范市之一...

    南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