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饮水难 南部县超额完成任务
“这个水煮出来的汤味道好!”12月9日,临近中午,南部县楠木镇华光村村民陈育松在厨房忙碌着,自从半年前家里通了自来水,他就爱上了煲汤,“跟城里头一样的自来水,吃着放心。”
南部地处川东北“干旱走廊”。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县需要解决43.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而五年里,像陈育松这样吃上自来水的农户有47.6万人,超额完成任务。
南部交出一份超额的答卷,这其中有何秘诀?近日,记者前往当地走访调查,试图找到答案。
招数一找到水源 实施区域集中供水
陈育松介绍,早在10年前,村里就有人提议修建自来水厂。但是,村里没有稳定的水源,这个想法只能作罢。而如今,家里的自来水管直接连到楠木镇楠木水厂——该水厂还是县城的水源之一,“我们和城里头喝的水一样。”“请报告上游来水情况。”12月9日上午,南部县楠木镇楠木水厂调度室,调度员李明杰正在询问嘉陵江上游来水情况。他说,因为水厂的两个取水口都在江边,若上游来水有变,必须早作准备。“每天要制水3000吨,包括附近6个乡镇和县城的一部分,一共3.6万人都吃我们厂里的水。”
为何要建立这么大的水厂?
南部县水务局局长郑斌介绍,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且多数乡镇为丘陵地形,地下水埋藏深、地表水较为缺乏,要想完成规划任务,南部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从何来。
2010年,县水务局的技术人员摸排了一圈后发现,全县符合饮用标准的水源只有三个:嘉陵江、西河、升钟水库。按照水资源分布和地势,技术人员将南部县划为6个供水片区,实施区域集中供水。
在南部县,像楠木水厂这样的供水工程,过去五年建成6个,日供水能力超过13.5万立方米,可以将自来水送进全县67个乡镇。其中,原本只负责县城供水的县自来水一厂、二厂先后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今两个水厂生产的自来水有一半送往周边乡村。在此基础上,南部初步实现了城乡共饮一碗水。
招数二保证水质 建33个污水处理站
“禁止排污!”
在一块黄色的警示牌下,两艘打捞船缓缓驶出,船上贴着:楠木镇污水处理站。就在不久前,处理站接到上游监测站报告——嘉陵江上游有漂浮物正往楠木水厂所在位置漂来。为了保证水质,县水务局和环保部门合作,对于可能影响各水源地水质的区域,建立33个污水处理站。
其实,处理站只是楠木水厂的第一道防线。距离楠木水厂的取水口1公里处,记者见到了高达两米的隔离网,这道隔离网,将嘉陵江河岸与周边生活区全部隔开。隔离网上,监控探头随处可见。水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隔离网内,就是县水务局划定的水厂一级水源保护区,“不能排污,也不能处理垃圾,更不能从事其他活动。此外,在水厂的监控室,整个取水口实时水质和出厂水的指标一目了然。”
为何如此“兴师动众”保障水质?
南部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0年开展的南部县农村饮水状况调查中,一个数据过于刺眼:全县58%以上的农村饮水隐患,由水质不佳导致。
因此,南部县在打造污水处理站的同时,还着力取缔、关停污染源。整个“十二五”期间,南部累计取缔各饮用水源地排污口151个,关停企业十多家。2013年全部工作完工以来,全县各饮用水源地地表水质始终维持在二类以上,“可以直接饮用”。
□本报记者 王成栋 彭久源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岩“如果基金投我,马上可以回乡建生产线。”45岁的杨斌是南充市南部县人,在上海打拼22年,掌握了无添加方便食品的生产专利,但苦于15%-20%的高昂融资成本,回乡发展有心无力。2月24日,杨斌在...
南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