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没有得‘外财\’?和同事是否团结?工作有无进展?”老党员刘旭银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时常警醒儿女,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个老党员的家风家训

南充日报 2015-09-09 18:53 大字

●李果 王林均

家住南部县伏虎镇的老党员刘旭银现年67岁,经历过苦涩的童年、奋斗的青年、成功的中年后,如今正享受着幸福的晚年。几十年来,他受益最多、感触最多的就是良好的家风家训。

67年前,刘旭银出生在伏虎镇一个贫困的农户家。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尽管父母节衣缩食,依然不能让刘旭银和姐姐吃饱穿暖。6岁那年,母亲还是咬紧牙关把刘旭银送进了学校。

“12岁那年,我考入建兴中学初中部,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可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穷困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刘旭银回忆说,他上初中时,每学期的学费都是父母四处求情借来的。“初三那年,为给我筹集学费和生活费,已无处借钱的母亲只好将提前给自己准备的寿木卖掉。”刘旭银说,为供他读书,父亲经常饿得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姐姐的婚期也一拖再拖,比同龄人晚了10余年才出嫁。

当如愿以偿地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时,刘旭银飞奔回家,却见母亲正在猪圈里哭泣。“家中那头能供我上学的母猪难产死了,母亲和姐姐坐在死猪旁边号啕大哭。”刘旭银难过地将录取通知书撕碎,并一块一块将碎片吞进了肚子里。

刘旭银说,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母猪死了,他只能辍学回家。为给刘旭银找一条谋生的出路,母亲托关系让还不满16岁的刘旭银到伏虎公社的兽防站拜师学技术。“我去学习兽医的前一天,母亲把我叫到身边,教我为人处世的原则:手艺要守、不要贪财、不要整人害人、多做善事。”

1963年9月,刘旭银跟随师傅边工作边学习。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一一记录下来,并经常向他人请教。1971年,从小便喜欢写作的刘旭银,将平时在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整理出来,并向相关刊物投稿。1975年3月,刘旭银根据自己经历了50多次失败后终于做成功的母猪剖宫手术经历,写了一篇《农村母猪剖宫产手术经验总结》,并在《中国兽医杂志》上发表。此后,刘旭银陆续在国家、省、市相关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6篇被中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数据库收录。他编写的《动物免疫实用技术》、《动物中草药新用途》等著作在全国范围内出版发行。1992年,刘旭银破格晋升为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唯一一名自学成才的高级兽医师,随后,又被破格接收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西结合学术研究会会员,并荣获南充市“科技发展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工作之余,刘旭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为将平时购买的书籍完好地保存下来,他建了一个私人图书馆,并命名为“刘氏藏书楼”,截至目前,刘旭银收藏各类书籍10000余册。

几十年来,刘旭银谨记母亲的教诲,将多年来形成的良好品行言传身教给子孙。

“从小父亲就对我们严格要求,特别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谈到父亲对家中兄妹4人的教育,刘旭银的儿子刘毅说:“现在我们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这些都离不开父亲平时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和教育。”

“平时儿女们工作都很忙,经常不在身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教育他们了,我只能在电话中和他们交谈。”刘旭银说,每次打电话给儿女们时,他都必须问3个问题:有没有得“外财”?和同事是否团结?工作有无进展?

2013年春节期间,刘旭银根据自己总结出的为人处世道理编写出“人生总则”、“养生要则”和“育儿原则”送给子女,让他们牢记在心。

新闻推荐

南部县蜀北街道新华路西段社区有一支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社区管理,深得居民好评义务巡查网吧“夕阳先锋”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本报记者陈冠霖在南部县蜀北街道新华路西段社区,活跃着一支老年志愿服务队伍,他们中年龄最小的63岁、最大的74岁。他们积极参与巡查网吧、制止社区乱修乱建、环境卫生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等事...

南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