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林业干部带领村民种核桃
●李果 曹伯同
何群生是南部县大桥镇的一名退休林业干部,凭着30余年的苦干实干,该镇的林业产业走在了全县前列。而今,何群生退而不休,继续带领当地群众发展核桃产业。
从荒山坡到满山林
61岁的何群生1978年退伍回到地方,被安排在大桥镇当林业员。何群生回忆说,当时,大桥镇的山几乎都是荒坡。因为当时的农民都是依靠柴火生火做饭,因此山上但凡有一点小树,长不到手指粗,就被砍掉了。一遇大雨,河水浑浊不堪。
“大桥镇那时候周边虽然都是山,但是山上都没有树。”他感慨地说,当时觉得要把这些荒山全部种上树,太难了,可没有想到,他们还真做到了。
“那个时候条件艰苦,我们不仅要自己培育树苗,还要自己制作种树的工具。”何群生说,全镇有15个村,没有路也没有交通工具,他每天要步行近40公里到各村指导育苗,有时候还要帮忙挑树苗上山。
“那时没有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一说,反正天没亮就要下村或上山,天黑了就打个火把回家,中午也不休息,一壶水和一个干馒头就是一天。”何群生告诉记者,每天不是在山上打窝,就是在村里育苗,有时候晚上还要给树苗浇水。不仅平时没有休息,即使在春节期间,他都在山上忙碌。工作强度那么大,工作时间那么长,一个月仅32元的工资,并且好几年没增加,何群生没有任何怨言,没有任何别的要求。
“看看现在的山头,哪一片不是绿的,那每一棵树都有我们的汗水和付出。”何群生说,当年好多种下去的小树苗,长到现在已经是参天大树了,这些树见证了自己那段难忘的岁月,虽然现在自己已经老了。
从满山林到经济林
2002年,何群生开始尝试对低效林的改造,栽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经济林木。为此,他先后到陕西、山西以及川内多地进行考察。“其实低效林改造最难就在苗木的选择上。”何群生告诉记者,气候、土壤、经济价值高低等都是他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还有嫁接、授粉等对栽种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
“我害怕出丝毫的差错,可还是出了问题。”何群生介绍,经过考察,最初,他选择了经济价值高的枣树作为低效林改造的主要树种。当年,何群生就将山西梨枣引到该镇,因为宣传推广得力,群众的积极性很高。
“成片的枣林长势十分喜人。”何群生说,对于这些枣树自己像心肝宝贝一样照看,手把手教群众种植的技巧,施肥、杀虫、秋翻、刷白等每样都亲力亲为,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枣树却东一棵西一棵的枯死。后来,甚至成片成片枯死。
“到处翻阅资料,都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何群生说:“枣疯病”就像枣树患了癌症,很难救治,而且一旦感染就会大面积传播,最终全部枯死。原来本地的土壤和气候并不适宜枣树的生长。
“种枣树不行,种核桃总可以吧。”何群生说,他在种枣的时候,也少量种了一些核桃,结果发现虽然没有过多管护,却能很好生长,并且结出了果实。何群生设想,如果将核桃进行认真管护,并实行良种改良嫁接,产量和质量应该更高。
2005年,何群生马不停蹄奔向外地,四处寻找适合的核桃树苗,并带回本地进行嫁接获得了成功。“低效林的改造方向明确了,我的心里就踏实了。”何群生高兴地说,推广种植核桃大有前途,下一步,他需要嫁接、改良,以提高产量。
在他的带动下,群众积极响应,拔掉枯死的枣树换种核桃。2009年,该镇的核桃种植面积近6000亩。这让何群生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便牵头组织成立了“大桥镇坚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们这里的核桃口感极佳,卖相也十分好,在市场很受欢迎。”何群生说,该镇的核桃一上市就打开了市场。现在,每到成熟季节就有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甚至很多客商还提前打电话来预订。“这是对我们核桃的品质的肯定,没有理由不发展它,更没有理由不让它帮助群众增收。”何群生说。
据何群生介绍,他们的合作社已经成立了近6年,每年他都会义务帮助村民进行嫁接和改良。他自己也种了5亩地,并以此为基地,进行各种良种培育和嫁接实验,希望能有更好的品种。
在何群生的心中,他的合作社有一个“十百千”计划,他这样盘算着,合作社的将来就是重点发展核桃产业,并通过合作社,重点培养10户业主、100户种植大户、1000户会员成员,形成有规模、有品质的大型专合组织,让该镇的核桃产业更优更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林均)8月27日,记者在省道101线南部县永定镇段看到,该县村镇供水公司的施工人员正在抢抓工期,在公路沿线安装供水管网。“这条供水管网分两部分,一部分起于河东工业园区,经河东镇、永定镇通...
南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