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背篓承载希望的夫妻村小
南充市南部县兴盛乡二龙场村小学坐落在一处山包上,村里人称这个山包叫青冈包。村小是典型的山村小学,距离乡上的小学大概6公里。45名学生和一对夫妻教师构成了这个村小的全部阵容。
□张枥 李果本报记者 张立东 摄影报道
青冈包上的守望
1981年,高国先高中毕业后,在村小做了一名代课教师。2004年,按相关政策要全面清退代课教师,他所在的村小转成了“自办”,同年,妻子杜昱和他一道办学。夫妻二人一个教小学,一个教幼儿园。“目前,学校有学生45名,其中,四年级12人,二年级10人,学前班23人。”高国先说,他负责教二、四两个年级,杜昱负责学前班的教学。
二年级和四年级在同一个教室,老师是怎么教的呢?高国先告诉记者,每天7节课,他“轮回讲课”,像陀螺一般在教室转。第一节课,四年级的学生自习时,二年级上新课;第二节,二年级自习时,四年级上新课。即便如此,数学、语文、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一样不少。“我们这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学英语。”高国先说,为了让这里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他利用寒暑假自学英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同村的高中学生请教。几年下来,高国先的英语水平跟其他乡镇小学的老师完全接轨了。
除了上好文化课,夫妻俩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经常组织同学开展拔河、跳绳等体育活动。
当老师又当父母
“这么多年来,我们不仅当老师,还当爸当妈当保姆。”高国先笑着告诉记者,每天放学后,夫妻俩要安排高年级学生护送低年级学生回家,距离远的要打电话核实。冬天,教室冷的时候,夫妻二人要在教室里升起火堆,避免孩子们冻着了。“一些低年级学生上课时,尿湿了裤子,我们还得想办法烘干。”高国先说,“村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娃。”每个学生每学期缴300元,中午饭就在学校吃。为了照顾这些孩子们,妻子杜昱每天清晨5点左右就得起床做饭,他到地里采摘蔬菜,准备米和柴,然后,夫妻二人用背篼背上这些东西,步行一公里多路到学校。“几乎天天如此。”高国先说,他和妻子都是50多岁的人了,哪有不累的啊。但是,每每想到那些孩子,就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我们每周都要去乡小学背营养餐。”高国先说,他和妻子先把营养餐背回家里,然后每天分批背到村小学。这么多年来,夫妻俩背烂了多少个背篼,高国先已记不清了。“这条小路是我们前几天用砖头铺成的。”高国先指着教室旁的道路说,下雨天,泥巴路滑,孩子们容易摔跤。于是,周末,他和妻子从远处背来砖头,一块一块铺在路上,为孩子们铺了一条“放心路”。“夫妻俩坚守家乡教学,是我们村的福气。”二龙场村党支书高明全说,自从高国先夫妇到校任教后,村里小孩每年的入学率都达100%,村里出去的所有大、中专生都是他们曾经教过的学生。
新闻推荐
□李果王林军本报记者伍力9月1日,在南部县永庆乡骑凤院村,何正波和村民们正在地里采摘小米椒。看他熟练的手法,很难看出他是一个资产规模上千万元的投资者,而这片菜地和附近的林地,正是他的投资项目。...
南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