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水润红土富山乡——南充市农田水利建设素描

四川日报 2012-11-26 17:22 大字

南充,川东北丘陵区腹心带。

连绵起伏的红土地上人口密集,基础脆弱的农村“十年九旱”。地处川东北干旱走廊,长期以来,南充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季节性缺水严重,水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南充图变,红土图变。近年来,南充市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农村水利基础得到极大改善。

□兰水 文/图

兴水利引来清泉润沃野

11月的太阳温暖但不灼烈,舒适宜人,轻轻柔柔洒在初冬的大地上。

站在南部县四龙乡黑龙观村的一座小山顶上,放眼望去,昔日的穷山坳、荒土地面貌已不复再现,而成了一块块错落有致的荷塘。

这是黑龙观万亩农建综合示范片的施工现场之一。工地上,人来人往。有用扁担挑着沙土的,有用背篓运着石头的,还不时有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以及隆隆作响的机械施工声传来。“兴修水利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再也不用每年担心缺水和泄洪的问题了。这不,周边乡镇的村民一听说工地上缺工人,都匆匆赶了来。”正在修建水渠的来自定水镇的村民雍太阶笑着说,他盼望着他家的乡镇上也能尽快实施 “小农水”工程。

“黑龙观村的渠系建设工程和水保工程已实施过半了。”在现场,该县水务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黑龙观村因地制宜打造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种植莲藕3000余亩。今年8月4日至10日,首届莲花节在黑龙观村举行,来自成都、重庆、南充、广元等地的近10万人前来旅游、观光。

据了解,该县黑龙观万亩农建综合示范片距县城8公里,涉及定水、大王、三官、四龙、建兴5个乡镇23个行政村,有农户7745户、3.93万人。自启动示范片建设以来,统筹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硬化农村道路306.9公里,新建、整治蓄水池64口、山坪塘72口、渠系121.6公里,集中供水站5处,土地调型3.59万亩,示范片村道公路、机耕道通达率达100%,便民道入户率达95%,“四网”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率达98%,适宜农户沼气建设率达到97%,农村电网改造与升级全面完成。2011年,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7125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6%。

走进西充县观凤乡,汽车驰骋在洁净的水泥乡村公路上。车窗外,一亩亩良田,一顷顷菜畦,一条条沟渠……大地像是一幅画卷,被人类这位伟大的画家倾心描绘。

观凤乡是西充县万亩农建综合示范片4个乡镇之一。在西充县人民政府和观凤乡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示范片已经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标准化生产。如今,示范片农业生产条件焕然一新,水系完善,灌溉快捷,排水通畅。已经形成了观凤青狮万亩粮油片,主要产业为麻竹、有机蔬果、粮油、养殖,尤其是特色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

“我现在的生活过得很满足,吃得越来越好,穿得也更漂亮了。”该乡庞氏祠村的一幢小洋楼里,58岁的村民冯永芳边吃饭边告诉记者,跟以前相比,现在她家的生活条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该乡纳入万亩农建综合示范片和实施“小农水”工程后,以前的烂泥巴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以前每天走几里远的路挑水吃,现在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缓缓流出。以前干旱天气,田里插不上秧,洪水季节,粮食颗粒无收。有了蓄水池和水渠后,农田排灌能力得到了提升,粮食收成有了保障。就连家里做饭、洗澡都从烧柴换上了天然气,住在示范片区里跟住在县城里差不多。

2012年,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建工作,紧紧抓住中央、省委高度重视水利、显著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紧扣“工作力度大于往年、资金投入多于往年、各项措施优于往年、综合效益好于往年”的目标,按照“6个围绕”(即:围绕产业抓农建、围绕现代农业抓农建、围绕新农村抓农建、围绕示范抓农建、围绕整合资金抓农建、围绕重点水源抓农建)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突出抓好综合示范,建成了一批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变农村面貌、拉动经济增长、造福人民群众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

全市农建总计完成投资48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修复水毁工程4130处,新修防渗渠道950公里,建设村镇供水工程2805处,整治加固水库70座,新修(维护)塘堰1680处,新修(维护)水池2085处,维修泵站70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平方公里,解决了29.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灌溉面积16.0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37.8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8.8万亩,推广配方施肥865万亩,新建沼气池2.8万口,新增提水控灌设备1500台套∕1.3万千瓦,新改建乡村机耕道2100公里,农业机械化提高3个百分点;营造林封育32万亩,珍稀林木快速培育;新建村道公路1200公里;完成国土金土地整治15万亩,农发土地治理6.5万亩。南部县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表彰为 “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汩汩清泉,以前的旱山村正在水旱从人,贫瘠的红土地开始富饶丰腴。

新机制夯实基础促增收

机制创新是经济加快发展的灵魂所在。南充市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农民从中大为受益,这一切离不开机制的创新。

该市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采取了竞争立项机制,择优选取了西充县、高坪区为市级万亩农建综合重点示范区,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进行以奖代补。竞争立项充分调动了各县(市、区)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各地整合资金要素,集中打造出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全市迅速形成了“9+2”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新格局。

阆中市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推行 “联户建设五卡制”,即:产权登记卡、任务明白卡、资金筹集卡、投劳记载卡、国补资金卡。让群众在项目建设中有明白权、做明白事、筹明白钱、有明白账。南部县、西充县政府制定了“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和“政府主导、社会投入、金融参与”的多头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业主民间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引导和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中,真正让农民成为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受益的主体。此外,还持续创新农田水利管理和维护机制,加强工程建后管理和维护,确保更好地持久发挥效益。

为了引进业主开发,带动农民致富,各县(市、区)为最大限度发挥农田水利建设效益,在项目区,大搞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示范,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业主进园区。西充县、高坪区按照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偿自愿的原则,采取自主转包、租赁承包、“四荒”拍卖入股经营等方式,促进了11.8万亩土地流转,新建各类专合组织39个,有效带动农民发展粮经产业。

新目标农建大业再跨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近年来,南充市不断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全市上下更是以贯彻省委、省政府“再造一个都江堰”重大战略为契机,借助“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扶持政策的东风,迅速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围绕2020年全面小康总体目标,南充市于2010年编制了 《南充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规划“十二五”期间建设升钟灌区二期、亭子口南充灌区等大中型水利重点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119亿元。同时对小型农田水利、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整治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水电等民生水利建设,防洪减灾,水利管理与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新要求。

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2011年5月20日,总投资超30亿元的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正式批复立项,即将正式开工;阆中市解元中型水库今年主体工程将基本完工,西充县九龙潭中型水库今年将完成大坝主体工程的80%以上;南部县龙滩子等5座中型水库已全部进入省规划笼子并上报国家水利部和发展改革委,“十二五”时期将全面开工建设。

全市9县(市、区)中有8个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此项目为支撑,大力开展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和渠道防渗改造,扎实开展塘堰整治、沟渠疏浚、田间“最后一公里”渠系疏通三大工程建设,加强灌溉与排水、骨干与田间工程配套,深入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大力实施防汛抗旱工程建设。2013年,将全面完成全市201座小型病险水库整治任务,大力推进10余条中小河流治理和沿嘉陵江堤防建设,建设抗旱水源工程,增加抗旱蓄水能力。

新闻推荐

南充追梦:打造川东北投资首选地

紧扣实践突出特色,推进主题教育活动□本报记者张立东王青山5月24日,南充市政务服务中心2楼的市环保局窗口,工程师张果生正用电话通知顺庆区一户企业业主来领“申请办理收集、贮存、处置医疗废物经营...

南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