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抗“疫”唤春归

南充日报 2020-02-28 03:02 大字

◎赵秀清

还记得去年那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诗和远方在一起了!” 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南充文旅人致力的方向和追求,更是对南充市委、市政府和老百姓的庄严承诺。

新年伊始,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在南充市阆中召开,这既是对南充文旅人的鞭策和鼓励,更是一种信心和动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南充文旅人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文旅融合的幸福之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南充文旅迅速行动,努力消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共谱乐章

回首来时路,每一天都是难忘的,每一个生动的细节和镜头, 都是值得珍藏和回忆的。

让文化演出真正惠于民, 用文化真情回馈他们, 这是新时代的文艺要求。2019年6月28日至7月1日, 连续四天,在顺庆区滨江阳光广场, 南充文旅系统组织举办的 “放歌嘉陵江·颂歌献给党”惠民系列演出活动,广场周围座无虚席,吸引了5万多名观众来现场观看。2019年国庆节,经过精心的组织和策划,连续7天,在“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内,文化惠民系列演出活动如期举行。 人们扶老携幼,奔走相告,像过大年一样闹热、兴奋。他们不停舞动手中的小红旗,表达自己由衷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同样感人的场景,在“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掀起了高潮。“歌唱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唱比赛, 当天, 来自全市的16支合唱队、5000多名队员们引吭高歌,《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祖国》《在灿烂的阳光下》《中国进入新时代》 ……一首首歌颂党、歌颂祖国、讴歌伟大新时代的经典歌曲,在嘉陵江的上空飞扬。 南充儿女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对新时代的赞颂,化作最动人的和声,献给了伟大的祖国。

传承文化

滔滔不绝的嘉陵江, 孕育了璀璨的嘉陵江文化, 也诉说着千年南充城今天的故事和传奇。一台国庆文艺晚会,在如诗如画的舞台意境中,通过歌舞、戏曲、非遗艺术、杂技、民间艺术等节目,将南充丝绸文化、春节文化、民俗文化等一一呈现。当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8分钟的两个川北大木偶“熊猫队长”惊喜亮相时,将演出氛围推向了新高潮。

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不只有那山那水那人,还有一脉相承的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 是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王皮影的传承人, 是荣获中国群星奖的阆中老观镇民俗亮花鞋, 是散落在民间的川北剪纸和川北灯戏, 还有那营山的翻山铰子、蓬安的蚌舞、南部的傩舞和根雕……让她熠熠生辉。而这一切,在四川第六届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上, 它们为南充添光增彩。省、市主要领导视察南充展馆后,连声赞叹,高度评价。

不独于此,2019年10月17日,南充举办了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南充主题分会场活动, 开展了非遗保护成果专题展、“巧手夺天工” 传统手工艺展、“舌尖的记忆”非遗美食展、非遗节目展演等活动,短短五天时间,就有40余万人参观留恋,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接下来的南充市非遗节,让全市60余项代表性非遗登场,以秉承千年技艺,展现民族智慧,汇聚时代力量,彰显大城风采。

1月17日下午,四川省2020年千龙千狮闹新春集中展演活动在阆中古城华丽启幕,来自全省各地的66支队伍、1000余名舞龙舞狮艺人同场献艺,为鼠年新春热闹添彩。

南充自古有舞龙舞狮的习俗,民间广泛流传着彩龙、板凳龙、火龙、草龙、高桩狮、高跷狮等传统习俗,至今已传承1300多年。当天来自三区六县(市)的9支舞狮舞龙队伍,再现了这一辉煌;由300人组成的民俗方阵,敲响了巴象鼓,打起了莲箫,舞动了翻山铰子,鼎力助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了民族的自豪感,也努力为南充人民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高高兴兴过大年。

争创辉煌

春风绽放花千树。阆中成功评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仪陇成功入围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阆中成功进入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名单, 顺庆、 高坪、南部、西充、仪陇、蓬安完成申报推荐。评选全市文旅特色小镇6个、特色村落13个和特色民宿7个, 阆中红军烈士纪念园等8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 仪陇德园加快创建国家4A级景区。 南充涌现出这些旅游精品,它必将成为南充人民向往的都市旅游目的地和心灵的后花园。

盛世华年,国脉和文脉相连。春华秋实,南充文艺创作硕果累累,精心创排了《牛郎织女》《张飞轶事》等精品力作,打磨提升了《红盐》《太庙惊魂》等精品剧目。艺术水平再攀高峰,民俗舞蹈《亮花鞋》压轴登上央视狗年春晚;《追妹追到月儿落》等荣获全省 “群星奖”,《一根竹竿刹过河》《铎声阵阵》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市文化馆勇夺全国第十届中老年合唱艺术节金奖、东京国际合唱节铜奖。

除此外, 南充开展了 “欢乐进万家”“嘉陵春江闹元宵”“印象嘉陵江·百姓大舞台”“送文化下乡” 等惠民活动, 建成219个贫困村文化室,组织评选24个文化扶贫先进村,不知不觉和老百姓建立深厚感情,直至相互依存,相互牵念,血脉情深。

嘉陵江是南充的母亲河,它所散发的光彩,不只是南充的,更是四川的,中国的。它的对外交流大放异彩。市歌舞剧院受邀参加“亲情中华-美丽四川”活动,赴国外开展文化交流。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受邀参加 “文化中国·锦绣四川”活动,赴国外参加交流展演……南充文旅骄人的成绩,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四川日报等刊登,中央电视台也多次对南充文旅进行报道。

等待花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充广大文艺工作者迅速行动,密切关注战“疫”一线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截至目前,已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千余件。这些作品有歌曲、诗歌、散文、快板、书法、美术、剪纸等,并通过“南充文旅”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及时发布和推送。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南充大地的每一处风景, 都融合了它们自身的魅力,有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焕发出昂扬的生命力,这也是每一个文旅人的真实写照。

在严峻形势和关键时期,我们对涉旅企业提供切实的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并出台一系列官方的惠民旅游计划,以重启旅游活动,重塑旅游形象。我们将以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为主线,做响做亮“五张名片”,制定完善《全市实施“155发展战略”推进文化旅游板块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双百亿行动”,依托节庆会展、文旅招商、文创商品展等活动和平台,推动建设川东北南充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打造特色文旅产品,发展乡村旅游精品, 实施精品创作和文化惠民工程。为“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强大文旅力量。

从春天走到春天,不负韶华。风雨过后,一定是彩虹!

新闻推荐

利州区疾控中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系列报道之二 抗疫一线的夫妻组合

体温检测实习生徐竞瑜/文张强/图在利州区疾控中心,有这样一群特殊团队,生活中他们是亲密无间的伴侣、家人,当新冠肺炎疫情来...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