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传承民间技艺 让皮影戏焕发新活力

南充晚报 2019-12-27 00:35 大字

■ 南充晚报记者 张松

“我们一个大家庭16口人至今未分家,彼此能够和谐相处,这与一脉相承的家风家规分不开。”昨(26)日,川北皮影艺术团团长、54岁的阆中民俗艺术家王彪拿出一张全家福说,他的家族从其父辈开始,四代同堂,并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的家训,诠释一个普通民俗艺术家庭的风范与情怀。

传承非遗 王氏兄弟要求家人都学皮影

王彪的祖辈善长皮影制作和演出,闻名乡里。但是,其父王明阳并没有学习皮影。 眼看这种民间技艺就要脱节而失传,这时候,已经懂事的王彪站出来,起早贪黑地跟着祖父学习。

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要把它学会很难,更不用说学精。但是王彪克服一切困难,在祖父手把手地教授下,学会了皮影戏的全部技术。随后,他和同样会皮影戏的弟弟王访一起,成立了川北皮影艺术团,自任团长,弟弟王访任副团长。

光有阵地不行,在王彪眼里,这种祖上留传下来的民俗艺术珍宝不但要传承,还要发扬光大,要有足够的从业人员以达到其应有的规模。于是,他先让妻子学,后让弟媳学,艺术团最先以他们4人为骨干。再后来,王彪又教会了妹妹,自己的儿子、儿媳;弟弟的儿子、女儿和儿媳。

“艺术团要进一步发展,需要有文化的人来挑重担。”王彪说,儿子王晓彬大学毕业在外地任教, 他动员儿子辞职回来加入艺术团。儿子带着儿媳,成为艺术团的骨干。 弟弟王访也召回在成都工作的儿子和女儿,大家一起加入艺术团。目前王家四代16名成员, 祖辈除了王明阳夫妇,曾孙辈除了正在读书的孩子,几乎所有人都是艺术团成员。

做好舵手 民俗艺术大船乘风破浪

王家历来有一个传统: 艺家合一———所有家庭成员以家为核心,支撑皮影戏的发展。王彪和弟弟创办艺术团时,也明确一条,这个大家庭不管多大,都必须要成为一个整体走下去。“如果连家都保持不了,那么这个艺术团也就难以保持。”王彪说,目前艺术团向社会吸纳了10多名优质演员,他们虽然不是家族成员, 但是他对他们一视同仁,当家人对待。目前,艺术团已达到22名成员,

文艺从业人员从入职开始,就意味着奉献。 艺术团全年演出任务繁重,团里有3支演出队,除了一支留守阆中,其余两支长年执行外出巡演任务。“我让每个演员都把家安到艺术团里来,大家吃住一起,相互照顾。”王彪说,有些演员外出很长时间才回家, 家里事务,也都会仰仗留守成员帮助料理。

“我们吃集体伙食,每顿开饭,都有3桌以上人吃饭。”王彪说,这些饭菜都是免费的。为了让大家吃得好,他让厨师主动征求意见,不断改进菜品。平时谁家有事,都允许有3天以内的带薪假。

“特别是逢年过节和家庭成员过生日,食堂就要特别加菜,艺术团也会安排庆祝活动,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让每个人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王彪说,他对待家人和其余团员,都一碗水端平,不以亲疏论事。他和弟弟把家族“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的家训,当成艺术团最具价值的管理准则。

回报社会 热心公益扶危济贫

川北“王皮影”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其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艺术团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国家政策。目前,川北皮影艺术团在阆中古城新建了皮影艺术博物馆,其新馆无论是演出条件还是陈列空间,都比原来的场馆好很多,皮影戏的发展会迎来更大的机遇。

事业不断发展,让王彪无限心热。“王皮影来自民间,受到政府的全方位扶持,我们必须要有感恩之心。”王彪说,王氏祖宗传下来的家训就包括善待他人、 回报社会。在几年前, 他和弟弟就作出过规划,一旦新的博物馆投入使用,川北皮影艺术团将会把每天收入的10%设立公益基金,用于扶危济贫,解决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

事实上,做公益也不能总是在等。川北皮影艺术团成立后,王彪就一直坚持做公益。 记者了解到,周边县或阆中当地乡下一些民间团体主办公益事业,川北皮影艺术团都会募捐, 王彪也总是慷慨解囊。“人家修桥补路,都是方便群众的大好事, 我们帮衬一点民间团体,是让人无限欣慰的。”

新闻推荐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2020届大中专毕业生能力汇报暨双选会直击 242家用人单位抛“绣球” 师兄师姐回到母校揽人才

●王芳杨杨文/图晨光熹微,在教学楼前、操场上已有忙碌的身影,校领导和学生志愿者正在落实舞台布置、作品展览、展板摆...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