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脉搏 四川法院用更高智慧 守护公平正义
2019年7月4日,省法院在眉山举行“四川微法院”上线启动仪式
2019年5月16日,2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受邀视察法院工作
阆中市法院坚持巡回办案、就地审判,深受群众欢迎
上世纪90年代末,自贡中院开庭审理东方锅炉厂贪污腐败案本报全媒体记者夏菲妮省法院供图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转变。与此同时,法治建设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70载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1949年底,伴随四川解放,旧的司法制度被废除,人民司法制度建设掀开了新篇章。1952年10月,四川省人民法院成立。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法院更名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法院率领四川省各级法院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砥砺前行,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廉洁司法,牢牢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
让正义“看得见”
“刚参加工作,法院条件十分简陋,几间瓦房既是办公室、也是寝室。”已退休的老法官秦海泉1958年起就在汶川县法院工作。
汶川县地处青藏高原隆起地段,海拔2000余米,高山峡谷、地广人稀。上个世纪,地处高原藏区的汶川县法院面临着服务半径大、办案成本高、群众诉讼难等一系列问题。“崇山峻岭中,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秦海泉告诉记者,因条件限制,当时下乡办案都是携卷下乡、就地办案,常因山高路远一个星期办一案。
1984年,汶川县法院购进了第一辆北京吉普车。1988年,汶川县兴建了法院办公楼。2012年,新汶川法院大楼在经历“5·12”大地震后浴火重生,重新屹立在大山之间。目前,汶川县法院现代办公设备一应俱全,无纸化办公方便快捷,配有警车、公务用车共计14辆……
汶川县法院的变化是全省法院变化的一个缩影。斗转星移70年,中国经济实现腾飞,全省法院旧貌换新颜,硬件、软件不断得到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人性化的诉讼服务。
过去,打官司对人们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司法改革后,法院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立案登记制实施一年内,全省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呈井喷式上涨。为进一步方便老百姓立案,法院又建设了网上预约立案系统。百姓不用到法院,在网上操作也能立案。
立案变得越来越容易,案件数量随之迅猛增长。为提高审判质量,切实化解矛盾纠纷,四川省法院开始探索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坚持“依靠群众,调查研究,着重调解,就地办案”和“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方针,着重调解疏导,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纷止争,防止矛盾激化。全省法院的基层法官深入乡、村、场、镇开展调解工作,使得大量的民事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诉讼之外,让有限的审判资源集中在重大案件的审判上。
2019年7月4日,“四川微法院”正式上线,四川省法院诉讼服务进入掌上智能时代。这个移动电子诉讼平台不仅可远程立案、与法官在线沟通,还可实现庭审、执行等工作的远程流转,真正破解打官司“跑累”“问累”“诉累”。
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借势,四川“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提速。如今,全省法院实现了诉讼信息、材料的网上同步录入和诉讼电子档案的同步生成,实现了立案、办案、归档、查询的全面网上运行和诉讼档案的全面数字化,实现了执行一体化运行,实现了政法机关网络联通和数据共享,实现了远程提讯和远程开庭。2018年6月22日,成都市郫都区法院互联网法庭挂牌运行,这是西部首个互联网法庭,实现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
执行难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头号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四川省法院积极响应最高法号召,开展了为期3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为解决执行工作中法律适用不统一、与当事人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四川省在全国首创“智慧执行”系统,通过该系统,法院可向申请执行人推送案件进程信息;申请人可及时查看案件办理阶段和执行中的取证材料,提供新线索并监督执行行为。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全省法院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27.8万余件,结案117万余件,执行到位金额1803.85亿元,如期实现了“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执行效率排全国前列。
在最高法首次对全国智慧法院建设情况组织开展评价工作时,四川省智慧法院建设指数达到90分以上,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四川信息化3.0版基本实现,四川智慧法院体系和格局初步形成。
B
让审判更专业
一个小小的打火机,组件只有三四个,售价不到两元。有人却因为公开销售这种打火机,被告上了法庭。今年4月,成都知识审判庭开庭审理了此案。泸州某副食店涉嫌侵犯实用新型专利,被要求赔偿2万元。
近年来,伴随保护知识产权呼声日益增高,全省法院积极响应社会呼声、百姓需求,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1998年5月,省法院、成都中院在西南地区率先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集中审理管辖区域内涉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案件。2017年1月,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在全国率先挂牌,实行跨区域集中管辖审理全省专利等技术类第一审知识产权和行政案件。2019年,省法院指导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探索建立了“基于‘两表指导、审助分流’的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实验百佳案例”,并作为四川独创经验,列入国务院在全国推广的“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四川各级法院建立之初,只有刑事审判、民事审判两类业务。那时候根本没想过会有专门的法庭来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省法院原副院长、老法官邬红旗表示,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人民法院审判领域不断拓宽,审判业务不断规范。
1978年11月,四川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率先成立经济法庭,专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
1986年后,四川省各级人民法院先后单独开展行政审判业务,建立国家赔偿审理机构,同时逐步实行立案和审判分立,审判和执行分立,审判和监督分立。1989年,省法院制定了《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告诉申诉工作暂行办法》,在全国法院率先将告诉申诉工作纳入诉讼运行机制,实行立案和审判分开。1991年7月,省法院执行庭成立,全省法院初步形成了审执分立的工作格局。
2016年6月6日,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正式挂牌成立。截止到2019年5月,全省21个市(州)中级法院均已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59个基层法院设立环资庭,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景区基层法院设立37个环保旅游法庭,对环境资源案件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归口审理……
一个个专业法庭建立的背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群众对司法不断提高的要求,更是法院自身对法治追求的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法院专业化审判机构日趋完善。全省法院为依法治省、法治四川建设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
C
让司法更有公信力
20世纪90年代,四川省各级法院逐步探索审判方式改革。1996年7月,全省各级法院开展以公开审判为重点,以强化庭审功能,强化公诉人、辩护人、当事人举证责任,强化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职责为主要内容的审判方式改革。
1992年,省法院在乐山、雅安两地中级法院开展以公诉人举证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改变传统的纠问式为控辩式审判。1996年8月,成都高新区法院,采取检察建议、法院同意的方式,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独任审判,审结一起公诉盗窃案件。庭审仅用18分钟,当庭判决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3个月。
长期以来,受侦查中心主义、案卷中心主义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庭审虚化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直到2014年,司法改革后,通过庭审实质化实现“以审判为中心”,这些问题才得以破解。
2015年2月,成都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刑事庭审实质化,积极促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中基层法院已经全部启动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
确保证据举证质证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四个在庭”,这是四川省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核心所在。2016年3月,成都市青羊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电动自行车盗窃案。庭审中,为了核实曾某持刀威胁抗拒抓捕的这一情节,5名关键证人“应出尽出”,控辩双方对证人交叉询问。因无法查明该情节,曾某最终以盗窃罪被判刑。
庭审实质化改革后,法院积极引导侦查、审查起诉按照裁判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促使办案人员的理念由“以侦查为中心”向“以审判为中心”转变,保证庭审在查明案件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高刑事司法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院工作的不断追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院办案方式在改变,庭审在改革,但不变的是公平执法,服务群众的初心。
D
让裁判者终身负责
6月9日,国际档案日,记者走进省法院档案宣传展示现场,听法院工作人员讲述法官制服的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法官制服几经变化。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官不着法袍,只穿着军服式样制服,戴着大沿帽。”省法院办公室档案科干部史振江告诉记者,直到1984年5月1日,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开始统一穿着制服。照片中,2000式法袍的领子刺绣麦穗、齿轮、华表图案,胸前门襟上端为红色,针缀五粒(一大四小)胸扣。最新的2010式新式法袍相较前者则增加了法徽、领徽和袖章。
70年以来,我国法官服制度经历了几次改革,这几次改革不仅仅是法官制服的简单换装,也彰显着我国法治理念的进步,标志着法院队伍朝着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前进。
去年5月6日,2018年法官遴选笔试在成都、绵阳、宜宾、南充、雅安、凉山等6个考点同步进行。全省三级法院1400余名考生报名参与遴选,400多个员额法官将从他们中间诞生。自2016年启动法官入额考试后,这是四川省法院开展的第三次遴选考试,也是法官遴选步入常态化后的首次考试。目前,四川省法院系统入额法官660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6300人,占到95%;硕士、博士717名。
过去,司法行政化问题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权限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时有发生。司法责任制改革直指要害,明确要求法官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省法院作为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主体单位,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包括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出台“四类案件”监管办法,完善审判监督管理制度;构建类案检索机制,制定“类案与关联案件检索规定”;统筹兼顾院庭长办案与监督管理,推进院庭长办案常态化等。2018年12月17日,省法院在凉山中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一起贩卖、运输毒品上诉案。该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王树江担任审判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检察官冯键出庭履行公诉职能,系四川省首例由大法官大检察官同时出庭履行审判、检察职责的案件。据统计,2018年,全省法院院庭长办理案件49.16万件,占员额法官办案总数43.69%。全省法院院庭长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新常态正在形成。
今年7月30日,在最高法举行的“牢记人民法官初心使命深入学习弘扬邹碧华精神”主题宣讲报告会上,“背篼法官”郭兴利分享了他的故事。20多年来,郭兴利将公平正义扛在双肩,为群众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他的足迹踏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村寨,背烂了10多个背篼、磨烂了30多副背绳,骑坏了5辆自行车,巡回审判2800余件,无一改判、无一信访、无一投诉。
在全省法官队伍中,有许多像郭兴利这样公正司法、恪尽职守的法官。全国“模范法官”雷昌根,扎根基层法庭32年,把调解工作做到极致,经他手承办的案件调解结案率在90%以上。“全国优秀法官”何齐,参加法院工作30年来,依法公正审理各类案件近2000件,尽职尽责、秉公办案直至生命最后。金堂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周卫东,在31年的法官生涯中,坚持“腿不离基层、心不离群众”,最后倒在了约见受害人家属的途中,年仅49岁……更有大量埋头工作、默默无闻的法院人,将一生的心血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司法事业,今年1月,全省有732名法官获最高法颁发的“荣誉天平奖章”。
70年来,全省法院以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方向,不断深化司法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从严治院,培养“三高六质”法官,打造一流过硬法院队伍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时光荏苒,四川法院的每一次进步都见证了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进程。70年春风化雨,新时代风鹏正举。四川法院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闻推荐
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文旅融合发展迈入“聚变”时代
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李后强9月18日,四川文旅发展论坛曁十大文旅新地标颁奖...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