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丝博会 逐梦新时代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南充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配套最齐全的丝绸工业产区、四川省规划的“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 南充丝绸总量居四川省第一,服装产能居四川省第二,丝织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基本形成了原料供应、蚕桑综合利用、缫丝、织造、印染、 服装及家纺用品、出口贸易、科研教学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源远流长 丝绸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南充早在三千年前的巴子国时已盛产桑蚕。到汉唐时期,民间的栽桑养蚕更为普遍, 唐代诗人贾岛曾夜宿南充,在《题嘉陵驿》中写下了“蚕月缫丝路,农时碌碡村”的诗句。
1937年,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创立, 次年阆中也建立起蚕种制造厂,随后南充各县先后建起蚕种场,许多乡镇均设有茧庄,茧丝收入成为乡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来源。1954年,南充绸厂兴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新建的阆中丝绸供电厂、阆中绸厂、南充绢纺厂、南充纺机厂等丝绸骨干企业相继开工营运。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南充开始丝绸印染,并大量生产丝织服装、绣品、领带以及丝毯、丝被等,使得南充的丝织生产在国内外的丝绸界占有重要地位。1990年8月,南充首次采取文经结合、以文促经的方式举办“中国·四川·南充丝绸节”(简称“南充丝绸节”),盛况空前, 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商家和游客,全地区仅丝绸行业成交额就达2.7亿多元。
2018元旦前夕回归五星花园的“丝绸女神”,是南充市多年来的地标性雕塑和城市视觉中心。市民陈俊坦言,“丝绸女神” 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也见证着南充丝绸及城市发展的前世今生。从“丝绸女神”打围、拆穹顶、建塔基,再到打磨、抛光、上色等一系列“美容”,到最终完美呈现,他几乎全程关注。直到现在,在陈俊的微信朋友圈,都还能看到他站在“丝绸女神”下的合影。
丝纺服装 剑指千亿产业集群
日前, 记者在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看到,田野里,一株株桑树连接成片,层层叠叠的绿叶在微风吹拂下,像绿浪一般翻滚……“蜀北桑海”是南充市建设优质桑园基地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新建(改建)桑园面积达6万亩,优质桑园面积达62万亩。”市商务和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市重点规划了南部、嘉陵、西充、仪陇、阆中、蓬安6个省、市级优质蚕茧基地县和50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特别是随着“向仲怀院士工作站”“中国桑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落户南充,南充市必将进一步提升蚕桑丝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在六合集团传统缫丝工艺展示车间,记者看到,一台缫丝机上方烟雾缭绕,20多名缫丝工戴着帽子、穿着围裙站在缫丝机旁忙碌地工作。 只见工人先把煮好的蚕茧放入装有90℃高温水的索绪锅内, 并让索绪棍与茧层表面相互摩擦,索得丝绪;接着除去绪茧表面杂乱的绪丝,理出正绪;最后将蚕茧上的绪丝合并,经接绪装置轴孔引出,穿过集绪器……一番复杂的操作之后,缫好的蚕丝就呈现在眼前。
市第六次党代会上, 市委提出了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的总体部署,将丝纺服装产业作为带动南充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提出用5—10年时间培育壮大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生产研发基地、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为此,南充出台了《南充市实施“155发展战略”推进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2017—2021年)》等多个配套文件,推动丝纺服装业科学发展。
招强引优 擦亮“中国绸都”金字招牌
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实现总销售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11.2%,培育发展桑蚕基地60万亩, 丝纺服装出口7.79亿元, 同比增长71%, 占全市出口总额41.6%。目前,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政策,南充已有蚕桑基地60万亩,丝纺服装企业70余家。2017年,全市共发蚕种51.5万张, 收购鲜茧892.4万公斤; 蚕农茧款收入2.762亿元; 丝纺服装出口国家和地区17个,占全市出口的41.6%。2018年, 全市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实现总销售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13.1%。2019年1至8月, 全市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实现总销售收入234.4亿元。
在蚕桑综合利用开发方面,桑果酒、桑果汁、桑葚膏、桑果干等系列产品供不应求。尚好春桑茶一度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借力“中国绸都”这块金字招牌,南充坚持招大引强,招强引优。当前,南充已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20多个省(市)和国内著名风景区开设了150多个南充丝绸、桑茶食品专卖店、加盟店和连锁店,部分企业已在美国、意大利、德国、巴西、印度等地设立了营销办事处。 南充市10多家企业进入国内的主要电商平台,每年电商网络交易额达30亿元。
据了解,到2021年,力争蚕桑丝纺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规模以上蚕桑丝纺服装企业主营收入达到500亿元。
相 关 链 接
南充丝绸文化大事记
1910年,实业家何慎之与富商常俊民、乔合兴合股开设吉庆丝厂(后来的南充第三丝绸厂),1912年投产,其丝可与苏、 杭丝媲美。同年,西充富商傅俊三在南充县都京坝又创办了兴隆丝厂(原四川第二缫丝厂,现南充六合集团的前身)。
1915年和1925年,南充丝绸曾经两次荣获巴拿马万国(国际)博览会金奖,其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49年后, 南充农民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桑树的栽种量与蚕茧产量迅速增加。1954年,南充绸厂兴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新建的阆中丝绸供电厂、阆中绸厂、南充绢纺厂、南充纺机厂等丝绸骨干企业也相继开工营运。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南充开始丝绸印染,并大量生产丝织服装、绣品、领带以及丝毯、丝被等,使得南充的丝织生产在国内外丝绸界占有重要地位。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南充丝绸业蓬勃发展,达到辉煌时期,一举成为全国丝绸工业的中心,并成功举办了五届南充丝绸文化节, 先后有200多个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和新产品奖,产品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4月2日,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中国绸都” 称号,2016年中国丝绸协会再次授予南充“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丝绸源点”称号。2018年3月中国蚕学会授予嘉陵区“中国桑茶之乡”称号, 并在南充市成功举办“中国绸都”复审和“中国桑茶之乡” 授牌仪式大会。南充市共创建丝纺服装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高档丝绸标志认证产品、国家原产地保护标志、 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共28个。
南充晚报记者 陈高洁/文 余中华/图
新闻推荐
赏明月。绘画。杨麟翼放河灯。为继承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文化,深入实施2019年度“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华西都市报、封面...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