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国粮仓见证丰饶

南充晚报 2018-09-21 03:02 大字

托依巴山余脉,傍卧过境河道,古城阆中北40余公里锦团簇拥的深丘平坝,自古就是皇贡奉国大米盛产的福地。至今保存完好的罕见文物单位清代粮仓,成为自古丰饶岁月的见证。

9月初,记者来到巴山东麓的东河之畔,在隐约可辨走向的古米仓道旁,见到偃卧于老观场镇东北角的清代奉国粮仓,其翘檐飞角、精工巧设,南充境内富庶繁华的农耕成就尽收眼底。

奉国贡米 巴山之麓哺育的农耕之珠

阆中市老观镇位于巴山东麓,境内有东河穿过, 周遭不远处还有构溪河流经。在两河之间,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石滩水库, 为深丘的肥沃紫土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加上600至800米海拔的绝佳光照, 为优质稻米出产创造了条件。

《阆中县志》载,在元清时代,奉国盛产大米,味佳粒厚,为皇室贡品。随着杂交水稻多代更迭, 在老观镇附近几个乡镇种植的水稻,格外醇香糯软,可口怡人。因这里为古奉国县治地,出产的稻米均被称为奉国贡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巴山东脉山麓, 世世代代主食稻米。 每到丰收季节, 乡民就会把香米备好馈赠亲友。 这里除了闻名遐迩的丰收奉国水稻,还盛产小麦。生姜、川明参等, 都是老观人引以为傲的地方特产。

来到老观镇,只要是当场天,到处都能闻到一股糊香、甜润的味道,这就是一些沿街而设的手工摊点出售的米豆腐。 乡民将奉国贡米磨细, 制成一片片调羹大小的米制锅贴,酥软香脆、入口化渣,成为当地久吃不厌的小吃。

如今, 当地依靠市场机制纷纷建立合作社, 依托当地的香米, 创造了多个“奉”字号稻米品牌,把秋收的喜悦越做越大。

清代粮仓 米仓古道上的神奇驿站

老观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在这里,不止有700年的奉国古县的历史、恢复重建的特色古街, 还有大名鼎鼎的奉国古粮仓。

在位于阆中市老观镇原粮油收储管理站的古粮仓, 经过一个现代楼牌的门洞,迎来的是竖向延伸、成排布局的旧粮仓。“这些都是原来粮站撤销后留下来的,其中有两幢粮仓为清代建筑,其余为上世纪50至80年代陆续建成。” 老观镇文化站站长杨志介绍, 由于当时建筑条件所限,所有粮仓一律为檐瓦坡顶结构。

古粮仓由木板抬空式建筑, 墙门和骨架都是纯木料, 仓脚由方形小石墩抬空,成年人可以在仓底钻进钻出。走进一幢古粮仓,其房梁上还有“清道光年间修建”字样。浅褐色的木质墙体和黑色的瓦顶,给人以古朴、自然的感觉。

据史载,古粮仓于清道光年间由财神庙大殿改建而成,当时称“济仓”,整个仓库长8.6米、宽4米,容量大约200余吨。古粮仓立柱由石墩支垫, 立柱中间由约一指厚的木板一层层砌成墙体。 仓库下面设有地楼,铺设地板,用横梁支撑,地楼与地基表面形成约1米高左右的距离,这样既通风透光,又保证粮食不受潮。仓脚下有出粮孔道,由上下滑动的木板控制,将木板上滑,粮食即从孔道流出。

老观一带收储的稻米, 就是鼎鼎有名的奉国贡米。古时,这里的稻米除经官道运往皇城,供皇宫和官宦食用外,剩余的稻米留作赈灾、济饥和充作军粮。

阆中境内历史上有5条出川入蜀的古道,其中的米仓古道起于阆中古城,朝东北方向经文成、博树、清泉、土垭(土地垭)、老观(奉国)、龙泉、丰占、三庙至巴中渔溪后出川。 如今, 在古粮仓不远的黄家坡,依稀可见一段残留的古道。奉国古米粮仓即是这道上最重要的一处驿站。

南充晚报记者 张松/文 张瀚誉/图

相关链接

农耕文化体验馆 唤起浓浓乡愁

位于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的农耕文化体验馆于日前落成,已完成布展,即将开门迎客。该馆分门别类,展示了南充市农村近现代传统农具实物及样品, 共10余种类,2万余件单品。

体验馆造型如旧时粮垛, 格调古香古色。正门内有女墙,上书“观稼体物”四个大字。馆正中有圆形天井,中央有小块仿真农田,呈道家双鱼形图案分布,一半种有稻谷,另一半如同在表现翻泥耕种。从正门往右, 依次按耕作工具、 播种工具、施肥工具、分离工具、晾凉工具、运输工具等,将整个农作过程中涉及的农具,按类别分室展出。这些工具有铁制的、木制的、竹制的,许多农具与市民生活相隔不远,至今仍在使用。这些农具,再现了川东北农村农耕生产的每个环节, 唤起浓浓的乡愁。

除了农耕用具, 这里还有手工作坊,比如铁匠铺、养蚕成茧、缫丝织绸、裁绸成衣等,以及头饰、灯饰、农家艺术品等。在展室,花轿、婚床、妆台、庭桌齐全,呈现了川东北民间传统婚俗的全过程。

在展室的内圈, 有一个搭建的长廊,长廊里悬挂着梭衣、剪纸、布艺手工等农家物品。有些精致小巧,有些粗犷大气,风格不一,形态逼真。

新闻推荐

在微信朋友圈侮辱他人被判名誉侵权 “正当律师”拍案说法之五

◎四川正当律师事务所白联洲王昌海一拍案情四川省阆中市原告张某与被告赵某系朋友关系。2017年3月6日晚,双方因琐事产生矛...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