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5岁萌娃学变脸,亮相南充市首届网络春晚;“90后”小伙学川剧,母子两代人坚守传承;六旬艺术家教学,将川剧带进校园……川剧艺术 薪火相传

南充日报 2018-02-08 07:17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晓江 实习生 何映卓 张茜

川剧,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地方剧种,融汇高腔、昆腔、胡琴、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带着蜀地风土人文的深刻烙印,诙谐酣畅,韵味十足。

追溯至唐代,川剧曾被称为“川戏”,时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明末清初,各种南北声腔剧种流播四川,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

2006年,当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川剧时,发现它已被赫然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繁华的都市文明进程中,与我们渐行渐远。近日,记者在南充市顺庆区、嘉陵区、阆中市等地,采访到了三个不同的故事,看到了川剧传承、振兴的星星之火。

5岁萌娃两分钟变四张脸谱

2月6日晚,在高坪文化中心举行的2018年南充市首届网络春晚现场,伴着川剧音乐,身着戏服的萌娃踩着小碎步登上了舞台,一抬头、一亮相,立刻引起现场观众一阵欢呼。这是来自嘉陵区一所幼儿园选送的节目《少儿变脸》,5个年仅四五岁的孩子变起脸来有模有样。

这些孩子是如何学习川剧的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他们的老师,川剧变脸表演者李松柏。据介绍,2017年秋季,该幼儿园决定举办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实践文化传承活动,这场教学实践的主题便是川剧变脸。幼儿园从大班、中班里选了5个小朋友学变脸,李松柏被聘为这群孩子的川剧老师。

四五岁的孩子,吃饭穿衣都要人照顾怎么学变脸?开始李松柏的心中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最开始我是带着尝试的态度来教的。”李松柏说,从去年11月开始,每周星期二、四、五,他都会去幼儿园教孩子们变脸。

站位、握拳、小碎步……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对只有四五岁的孩子们来说有些吃力。孩子们正是好动的年纪,让李松柏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小孩子你只能逗着他,诓着他,不配合的时候就哄,做好动作就奖励”。就这样,一边哄一边教,半个月过去了,孩子们的动作也像模像样起来。两个月内,这群“小豆丁”参加了两次公开演出,都取得了成功。

在教学中李松柏发现小朋友们对学习变脸很有兴趣。5岁的杜汐琳就是其中之一,一听说能学川剧变脸,她兴奋得不行。“每天在幼儿园练完了,回来还要在客厅练。”杜汐琳的妈妈任燕说,没有服装和道具,小汐琳就翻出A4纸当脸谱,嘴里哼唱着节奏,非常有范儿,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目前,杜汐琳不仅掌握了变脸的基本要领,其动作也很灵活,她能在两分钟变出4张脸谱。任燕表示,只要女儿喜欢学,她一定会支持。

“从学习的这段时间来看,琳琳很刻苦,尽管有时手酸脚疼,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她很有表演天赋,相信她将来会把川剧变脸带上更大的舞台。”李松柏充满信心地说。

母子传承展现两代人的坚守

每天下午,阆中古城古戏台文化茶园内坐满了观众,一场场精彩的川剧表演慰藉了不少戏迷的心。“咚锵咚锵咚咚锵……”伴着铿锵的锣鼓声,身着戏服的演员们踏着节奏、迈着圆场步登上了戏台,站定、举手、抬头、亮相,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现场顿时掌声雷动。这群平均年龄55岁的演员都来自阆中市川北灯戏协会,而其中一位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他叫杜江霖,今年28岁,是阆中市川北灯戏协会会长邓荷娟的儿子,是年轻人中少有喜爱川剧艺术的。杜江霖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川剧基本功,同时受到川剧团内多位老师的指导,拥有不错的基础。说起练习川剧的经历,杜江霖的第一句话便是:“练这个太苦了。”杜江霖说,基本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练成的,他常常哭着压腿、下腰、倒立,在母亲的鼓励下,这么多年他坚持了下来。

2010年邓荷娟租下了位于阆中古城下沙河街的一张古戏台,一番翻新、改造后,初具规模的戏班子开始登台表演。2015年,邓荷娟成立了“阆中市艺苑堂古城川剧团”,她担任团长,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在邓荷娟心中,川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的坚持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川剧人才缺乏一直困扰着剧团发展。”邓荷娟说,由于剧团中青年演员特别少,很多剧目中的角色都需要年轻演员,这些重任便落到了杜江霖身上。“只要哪个节目需要我,我就要演什么角色。”杜江霖说。

在杜江霖眼中,川剧只有在传承中才能发展,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坚守。2015年,杜江霖拿出攒下的积蓄,独自奔赴成都向川剧艺人学习吐火变脸绝技。现在,在阆中古戏台上时常能看到杜江霖的精彩表演。

2017年9月,阆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把川剧引入课堂,在校内成立了川剧社团,邓荷娟受邀当老师。邓荷娟说,“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我们制订了科学的教学计划,以兴趣为先导,以文化传承为目的,激发学习热情。”

六旬川剧老艺术家的新希望

日前,在南充市川剧团,记者见到了有着多年演出经验和节目编排经验的川剧演员陈波。

1955年,陈波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学习川剧。1990年,陈波调入南充市川剧团,开始了他在川剧团28年的梨园生活。作为川剧团的资深演员,陈波负责整个团的节目导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波也不忘在川剧传承上做尝试。

2017年11月,陈波指导南充高中初中部学生编排的川剧节目《梨园新花》入选四川省第三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在半年的排练中,陈波几乎每日亲至,利用孩子们课余和晚自习时间指导。

《梨园新花》的小演员们平均年龄13岁,既没有戏剧功底,对川剧也知之甚少,陈波就一手一脚从基础教起。在孩子们心中,平时和蔼可亲的“陈爷爷”在排练时却十分严格。“一开始训练腰酸腿疼,娃娃们叫苦连天,可是却不能放松。”陈波说,为了勾起孩子们对川剧的兴趣,只有创新川剧表现形式,用戏歌戏舞的舞台形式,展现不一样的校园川剧。

在服装上,陈波也结合现代年轻人的爱好进行设计,T恤、白色板鞋,脸上画着脸谱涂油彩,既展现了川剧元素又体现了青春活力。时间久了,孩子们渐渐爱上了川剧。

然而,在陈波心中,川剧传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前不久,南充市川剧团和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了一场座谈,在座谈会上陈波提出了“戏剧进校园”的想法,得到了在场老师的赞同。陈波说,“戏剧进校园”不只是“演”和“教”,更重要的是“学”,要开展一种戏剧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计划从今年开始开展‘戏剧进校园\’实况教学,每周一次或两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借助网络的巨大优势能够提升川剧的影响力,也对川剧团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一定要丰富,必须要有生动的现场表演。”陈波认为,可以将学生的身边事作为戏剧创作的题材,这样更有融入感和亲切感。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川剧讲究扎实的基本功,传承同样是一条漫长而又困难的路,必须脚踏实地,才能收获结果。”陈波说,他将在川剧传承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新闻推荐

带小弟暴力收账垄断赌博游戏行业 四川一涉黑头目获刑20年

庭审现场。阆中市人民法院图2月1日,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对何硕等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一案的15名被告人进行公开宣判。何硕等10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至1年6个月不等刑罚,其余被告人均依...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