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耍孩儿像候鸟一样去旅行

潍坊晚报 2017-07-11 10:34 大字

78岁于承光和老伴冬去南方夏游北方,喜欢在目的地边住边玩

旅游对于78岁的于承光来说,与其说是爱好,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他自诩是“生态候鸟”,他和老伴每到一个地方,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而是像当地人一样住下,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自由随性,想走就走,想停就停。18年间走遍国内大部分省份并畅游24个国家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奎文区幸福街杨家村小区,在一片带院的老房子里,于承光的家最易找。一片浓绿的爬山虎爬满了房子,院门口凌霄花缠绕,整个家充满了生气。坐下喝口红茶之后,记者与于承光攀谈起来。“从小就喜欢玩,就是个‘老耍孩儿\’,没事四处转转。”一开始于承光还有些腼腆。

于承光年轻时是潍柴集团一名业务人员,经常到外地出差,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且不说城市,就连海岛渔村、沿海小镇和深山老林这些偏远地区,于承光也有踏足。“渔船需要发动机、深山老林需要发电,我们就会给他们安装产品,顺道再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于承光表示,那时候,他喜欢上了外出游玩的乐趣。

但真正“撒开欢儿”地去旅游,是到2000年于承光退休以后。于承光带着老伴董桂芬一起四处游玩,他形容自己的旅游方式像“生态候鸟”,冬天去南方,夏天游北方。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迁徙的路上,走走停停。18年间,他们走遍了全国大部分省份,还去了西欧的8个国家及韩国、日本、越南、美国、澳大利亚等,共计二十四个国家。每年赴海南住大半年,经停城市尽量不重叠

于承光告诉记者,2000年退休之后,他在海南海口买了一个小房子。每年十一,他和老伴就会动身去海南居住大半年,第二年的五一之后再回潍坊。但是从潍坊到海南来回的路上,老两口从来不坐飞机,每次都是坐火车或者长途汽车,而且路线不会重复。

“无论是去还是回,我们都是提前规划好路线,东线、西线还是中线,所经过的城市尽量不重叠。”于承光表示,在路上,只要没去过的城市,他们都会停下来呆上几天再继续走,经常要走大半个月才能到达海南。在于承光规划的路线中,他最喜欢去的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甚至小镇。于承光说,大城市千篇一律,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快节奏现代化工作和生活,而小城市则更加的原生态,民风淳朴和特色鲜明,尤其是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阆中古城等古色古香的城镇更是让于承光多次故地重游。

一路的旅行,让于承光和老伴董桂芬经常受到热心人的帮助,也充分感受到了当地人的淳朴和善良。2015年,董桂芬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于承光就用轮椅推着她走了遵义、赤水等9座城市,用了13天。期间,他们经过一座城市的火车站,需要上天桥,但是没有电梯。当时,有四位本地小伙子热心帮忙将坐在轮椅上董桂芬抬着上了天桥,使得老两口顺利去了车站。“看到他们脸上大汗淋漓,我们很受感动。”于承光告诉记者。

旅行随性自由,越出去越向往更广阔的世界

冬天去海南度假,夏天则选择避暑游。在海南,老两口就跟当地人一样,去街上买菜闲逛、和邻居聊聊家常、和朋友去岛上游玩;在北戴河住了两个月,白天去游泳,晚上住民宅;三顾庐山,避暑度假,每次至少玩上半个月;新疆住了半年,去过了南疆、北疆、喀纳斯湖、喀什地区等,并到维吾尔族居住区观赏;途经山西,被当地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宅院所震撼,一呆就是21天;去呼和浩特大草原,还参加了娱乐性麻将比赛,体验草原蒙古包的生活。这就是于承光和董桂芬的旅行方式,永远都是随性自由的,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退休之后有的最多的就是时间,怎能不好好把握。我们旅游不赶时间,如果上午转累了,下午就在住处休息。”于承光告诉记者,他每次到一个地方,无论是熟悉与否,从来不把自己当外地人,而是把自己看做当地的一份子,慢慢地、深度地享受体验。“如果只是看风景,那是单调的。当地的历史渊源、民风民俗、饮食习惯、文化内涵等,需要不断地去感受去探索。”于承光表示,当然,这也是一个知识不断丰富、阅历不断增加、视野更加开拓的过程。

“越出去,越向往更广阔的世界,不断想下次去哪儿,怎么走。”于承光表示,身边很多同龄人对于他的生活方式不理解,生活围绕着“钱”“儿女问题”打转,他认为,人到了70岁以后,只要身体允许,再不出去看看就亏大了。他说,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就会跟老伴一直走下去,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更有意义,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

本报记者隋炜凤

新闻推荐

情到浓处分外醇 ——序刘家藜新作《洒向人间不了情》

——序刘家藜新作《洒向人间不了情》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