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强老商埠保护与利用 实现百年商埠复兴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济南日报 2017-06-30 12:08 大字

6月29日,市政协召开“加强老商埠保护与利用,实现百年商埠复兴”双月协商座谈会。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徐宾、郅良、周星升、王振华、李铭、董建霞和有关方面专家刘奎、李建军,围绕传承商埠文化、保护商埠历史建筑、推动设施优化升级、打造时尚消费新商圈、建设泉城特色文化旅游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商埠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摘录部分发言予以刊发。

创新理念 传承文化打造老商埠时尚消费新商圈

市政协委员、槐荫区政协主席 徐宾

百年商埠作为济南历史文化的精髓,见证着济南商业的繁荣与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商埠已难现昔日辉煌,片区改造提升迫在眉睫。按照济南市“453”工作体系要求,结合棚改旧改和拆违拆临工作任务,在充分借鉴成都远洋太古里历史街区商业开发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就老商埠区的保护和开发建设,提几点建议。一是创新理念,准确把握现代商业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既要保护恢复历史遗存,传承传统商业文化,又要遵从现代商业规律,吸引植入高端国际知名品牌,引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消费时尚。二是大胆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现代商业经营方式,做到弘扬地域历史文化与延续商业传统优势有机融合。引入国际化顶尖设计团队,用先进设计理念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影响力的慢生活高端休闲商业中心,引入高端住宅项目,提升消费水平。利用老商埠历史资源,大力发展商埠文化旅游。三是以引领为核心,以国际高端商业品牌为合作伙伴,以改变人居环境及消费群体为切入点,妥善处理好尊重适应当地消费群体现状与引领消费时尚的关系。建议对拆迁地原居民实行异地妥善安置。发挥片区医疗资源优势,做好医、养、商结合的文章。引入国际化中高端消费品牌旗舰店和管理团队,形成品牌,引领消费时尚。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政府政策和国家建设扶持资金。用好用活国家、省、市既有政策,同时创新拓展招商引资模式,试点利用国开银行投资资金引入PPP项目模式(“公共私营合作”的融资模式),制定特殊的配套扶持政策,以政府资金融入,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分散投资压力。五是提高区域性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交通顺畅、服务便利的新型智慧高档商业消费区。在不改变路网布局的基础上,建设地下东西商业走廊(纬二路至纬十二路),实现商业建筑与地铁站点无缝对接。统筹建设公交线路、地下停车设施、共享单车、货运专线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

留住老商埠记忆打造泉城特色文化旅游区

市政协委员、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 郅良

老建筑集中区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作为近代济南城市发展最好见证的老商埠区,一方面反映了济南一个时期的文化与繁荣,另一方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四个缺少”: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缺少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支持、缺乏街区功能定位规划、缺乏旅游项目的创意与开发。为发展商埠文化旅游、助力商埠复兴,我建议:一是提高市级战略认识。要把百年商埠复兴和千年古城保护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放在市级层面上统筹推进。老商埠区凝聚着众多商业、文化、老字号留下的历史记忆,许多历史建筑都具有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必须从全市的高度来加以有效挖掘、保护和利用。二是加强整体规划。对市中、槐荫两区现存的商埠遗迹进行摸底调查,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高起点对老商埠区旅游进行整体规划。三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对老建筑保护、搬迁、建设项目管理等作出规定。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商埠区开发利用。四是加强保护,提升文化内涵。建立奖励机制,调动单位和居民参与保护历史建筑的积极性。把不合理使用和非优质的项目逐步迁出,如迁出行政办公单位,淘汰无特色的小商店、小饭店,引进附加值高的文化产业。扶持建设一批博物馆,免费开放一批文物保护建筑或参观区域。五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在老商埠区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智慧服务体系,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加强中英文交通标识体系建设,对重要历史文化建筑设置中英文说明牌。推出共享单车骑行老商埠旅游产品,将历史文化建筑景点串珠成链。加大旅游厕所建设力度,为市民和游客出行提供方便。

承百年精神 复商埠荣光

市政协委员、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周星升

当前济南市正按照打造“四个中心”的总体部署,推进“453”工作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百年商埠迎来了难得的复兴良机。建议:一是制定“特区”行动战略。成立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或街区)管委会,附设国际级专家委员会,对包括老商埠在内的历史片区实施统一管理。建立“登录”和“公示”制度,发布商埠区产业准入管控导则。转变过去大片区招商开发改造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对独院落、单建筑,进行情怀式投资微整和混合利用。二是制定特优筑基目标。以留存原真、维持原貌、渐进微改为基本方针,以异域小资情调、经纬街坊时尚创意为产业导向,制定长效的、有区别的、差异化的商埠区保护准则、更新办法和产业政策。设立历史建筑保护优先级,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三是升级改造配套设施。注重地下管线、支撑设施和安防设备的系统性改造;拆除私搭乱建建筑,增加特色街巷空间;优化微循环等交通策略,增加公交、步行、慢行和休憩设施;更新产业经营设施,增加更多体验式博物馆与营销店铺;统一设计制作富有怀旧意蕴和国际范儿的广告牌匾、灯光夜景等形象符号设施。四是促进产业更迭转型。成立“历史街区投资自组织联盟”,吸引集聚历史怀旧投资人,开辟设计、专卖、精品、美食等品牌街坊和店铺,为留学归国、在济留学和从事时尚营销、文化创意等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年轻人提供创业舞台,打造“新、洋、精、特、专”业态。五是创新驱动动能转换。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运用网络、微信、APP、VR、AR、数字社区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浸染互动式体验和经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六是依法实施更新改造。厘清既有房屋、院落的产权和利益相关方,依法保护合法产权人和投资主体的权益,将各类开发利用经济行为纳入法治管理渠道。在“保护、发展、创新”中

复兴老商埠

市政协常委、山东世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振华

在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的新形势下,如何在保护、发展、创新中复兴济南老商埠,我认为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加强保护和持续发展并行。综合判定重点保护与整治的地段,采取“植入文化、嫁接旅游”的运作思路,增加文化内涵和体验,打造以“老商埠品牌”为中心的第三产业链条,以文化旅游促经济发展。二是合理规划和突出特色并进。中西合璧、独具特色的老商埠街区是济南宝贵的文化资产。应当本着尊重历史、兼顾未来的原则进行长远规划,既要体现传统街区的历史特色,又要维持城市合理、系统、科学的布局。三是整体保留和局部改造并重。按照不同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保护性开发。第一步是选择标志性建筑物或建筑群进行重点保护。如经一经四纬一纬五围合街区一带,有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历史优秀建筑。类似于这样的建筑群落,就应严格保留历史风貌,力求保留历史,还原历史。第二步是改造周边地区,这是历史向现代的过渡和发展区,通过平衡历史与当下两种文化风格的冲击,从而达到既尊重了历史又美化了城市的最终目的。四是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并容。由政府主导建立调控机制,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可以适度、科学地招商引资,采用政府牵头吸引国内外资金,或是由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管理运营获利并偿还贷款,政府酌情给予政策扶持、资金补偿。对区内土地实行统一收购管控,同时将那些尚未列入文保单位,但却有保护价值的民居及近代优秀建筑进行历史建筑“登录”,然后出售或租借给个人或团体,同时加强监督,使之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得到最为充分的保护和利用。探索实践“遗产资源化、资源资本化、资本产权化、产权金融化”的发展路径,推动老商埠复兴。

利用商埠区独特历史资源

提升城市文化

市政协委员、市考古研究所所长 李铭

现存商埠区整体格局保存完好,建筑存量大,代表了不同国家、地区的建筑风貌特色,正是体现当时城市发展先进性的代表。可以根据区域特色成片组合式开展利用。建议:一是将经二路、经三路和经四路及两侧的近现代建筑按原历史风貌进行修复,建成各具特色、不同门类的、经营性体验式博物馆。将两侧新建的、与商埠风格不相符的建筑的外立面整修为商埠统一风格。如,将经二路打造成老字号一条街、银行一条街。在商埠区建设近现代建筑博物馆,将每一栋建筑作为一件展品挂牌介绍,展示商埠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二是打造方阵式主题文化展示区域。如经三路与经四路之间,纬二路至小纬二路方阵,拓展小广寒的成功案例,建成餐饮文化为主的娱乐区;纬三路至纬四路方阵,新建成的融汇地产项目可作为商埠新型特色小镇文化区打造,集购物、休闲和名人故居特色展示;纬四路至小纬五路方阵,建成以商埠公园与图书、艺术欣赏为特色的文化区域;小纬六路至纬六路方阵,建成以基督教堂为主的宗教文化展示区;纬六路至纬七路方阵,以毛泽东同志多次下塌的济南饭店为主打造伟人文化区;纬七路至纬八路方阵,现存四合院、里弄、中西合璧的独栋楼房等民居,可打造成新型商埠民居文化展示区。三是将经一路打造成以原胶济铁路车站、电报大楼、站长室、高级职员公寓为代表的铁路文化一条街。四是在原德国领事馆院内建商埠博物馆。展示济南自开商埠的发展历程,使更多人的知晓历史、了解济南独特的发展成功道路。此外,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不同性质的近现代优秀建筑采取不同形式面向社会开放。由政府和国有企业使用的历史建筑,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将一定区域划定为公益展示区、设立公众开放日。对于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历史建筑,鼓励其对外开放,根据开放程度减免税收或提供优惠贷款等。

设立老商埠管理委员会

势在必行

市政协委员、济南社科院文史哲研究所所长 董建霞

近些年来,济南市商埠区的整体保护与利用一直困难重重,商埠复兴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有多方面,重要的一点应是管理权力的分散与决策权的集中。商埠区分别隶属于市中区、槐荫区和天桥区,被分割为三部分,从而制约了整体布局与发展。业务管理层面上,又分属规划局、土地局、文物局、旅游局等不同职能部门。不仅容易造成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又因为认识不一致、规划不统一,使得商埠区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举步维艰。从历史上看,济南自开商埠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即使在全国的自开商埠城市中,也是成功的典范。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创新,即实行“一城两制”的办法,老城区仍由历城县管理,商埠区则由新成立的商埠总局管理。从目前全国来看,许多城市已成立了相应的古城(名城)管理委员会。如中国四大古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阆中古城、徽州古城皆成立了古城管委会;福州成立了三坊七巷管委会,后又扩展成为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委会。省内的青州、台儿庄等地也成立了市政府直属的古城管委会,全面负责推进古城保护建设、开发和旅游管理工作。据统计,济南商埠区的面积比福州、平遥、阆中、丽江、枣庄等地的古城面积都要大,符合整体布局的面积要求。济南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福州相近,比其他四地发展更要好得多。因而济南市完全有能力对老商埠区进行整合开发、保护利用。在古城管委会的专业管理和直接管理下,这五个古城已成为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景区。济南如果设立老商埠管委会,一定会加快推动商埠的复兴。鉴于此,建议打破行政区划的分割,成立由市政府直属的老商埠管理委员会,全权统筹有关事宜,将各自为政的多个部门整合到目标统一的综合管理框架之下。

提高历史文化认知支持社会资本参与

市人大代表、意匠老商埠九号创意产业园总经理 刘奎

从解放初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全国各地拆掉了大量有价值的优秀历史建筑,遗失了很多城市人文记忆,并且影响了一两代人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知。从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这个阶段强调发展经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很多人认为历史建筑是城市的负担、垃圾、破烂,随着城市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简单地拆掉了很多历史优秀建筑。当今,社会公众对历史文化遗存价值的认识有了较大程度提高,但很多仍然局限于低层次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拆真古城,建假古城”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说到底还是在对城市文化遗存的认知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建议各级政府、新闻媒体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与时俱进、客观理性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任何一个国家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都不可能统统由政府买单,无论这个政府多么强大,这个国家多么发达,都是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结果。就济南而言,社会资本进入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领域,仍存在很多体制机制障碍。建议政府层面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实现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协同有序、良性运营,共同努力保护好老商埠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街区要有血有肉,离不开本土特色文化主题业态。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历史街区开发利用案例,在产业布局上,很多都是以突出地方特色、展示独特文化见长。这种产业的成功与街区进行互动,共同形成有血有肉的历史街区,进而成为城市的名片。反观我们济南近年打造的某些历史街区,就人气而言确实很旺,但是就地方文化特色而言还很不明显。要鼓励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主题文化项目尽快落地老商埠,推动凸显济南本土文化特色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真正实现遗产的活化利用。

制定科学、可持续的

商埠发展规划

市中区政协委员、济南市小广寒博物馆馆长 李建军

面对老商埠发展的困境,我们应该直面矛盾、正视现实,多措并举、辩证施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整体规划问题。建议聘请国内外著名的城市规划设计团队,制定科学、可持续的商埠发展规划。一是打造商埠门户区。大纬二路与小纬二路、经三路与经四路之间的片区,既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广寒电影院旧址”、“德国诊所旧址”、“英美烟草公司”等,也有商埠时期的商贾大院“广智里”。此区域可规划为老商埠文化传承区的入口处。并将小纬二路规划为步行街,广智里打造成为民俗、艺术、商业精品区域,和大观园商城片区形成联动。二是打造商埠精华区。以“三经四纬、一园六坊”为重点,打造文化、商业、休闲为主的特色活力功能区块。将经二路、纬三路规划为步行街,与已建成的融汇老商埠形成链接。三是展示商埠多元文化。临近火车站的北洋大戏院、山东宾馆等片区,可打造成集曲艺、创意、休闲茶艺、酒吧为一体的“曲山艺海”文化体验区。保留、更新万紫巷商场及周边区域,打造鲁菜文化体验区。以基督教堂为核心,打造宗教文化休闲区。四是拓展商埠绿化空间。沿街法桐绿化是商埠的一大特色,建议继续增设块状绿地,将中山公园还原为完全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保护公园现存的古树古木和皇宫照相馆等文保单位,修缮济南市老图书馆和中山公园北侧老旧建筑,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古旧书籍交易中心和相关的文创基地。五是融洽商埠居民邻里关系。保护好现有老建筑、老街巷,以“人文特色+商业发展”为纽带,把邻里邻居的感情串联起来。如小广寒电影院旧址已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电影博物馆和全国十佳文化创意主题餐厅,面向社会公开展示,和周边老百姓保持着良好的社群关系。

(本版稿件整理:本报记者 刘钦涛通讯员 石凯勋 摄影:本报记者 张一)

新闻推荐

投放12辆巡逻车 助力城市管理

本报讯(王波赵万东)记者近日从阆中市城管部门获悉,12辆新购置的综合执法巡逻车已全部投放到该市各片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即将亮相城市街头,在城市综合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记者在综合执法巡逻车...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