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阆师的女生故事

南充日报 2017-06-14 04:06 大字
阆中师范学校里,女生占了全体学生八成以上,她们是主力军,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舞台,代表着学校的每一个符号,展示着学校的每一个成就。今天,我们来讲讲阆师的女生故事,那些关于才艺、担当、美德的事。

长腿女孩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拿大奖

走在人群中,她亭亭玉立,1.75米的身高,高过了身边很多男生。

她跟着同学去练功房,压腿、压肩、下腰、劈叉,姿态优雅;她去琴房弹琴,十指在键盘上跳舞,仿佛朵朵花瓣次第开放,飘出芳香;她静静地坐在美术教室里,制作一幅手工作品,勾勒轮廓、贴上蛋壳、添上颜料,站在枝头的喜鹊张嘴啼春;她T台走猫步、主持大型节目……

她叫王家政,阆中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3级学生。说起王家政,师生都知道这个“明星学生”。在去年举行的四川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赛上,王家政取得了中职类学校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去年3月19日至20日,四川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赛,在位于绵阳江油的四川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举行,比赛项目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幼儿故事讲述、幼儿歌曲弹唱及设计、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四个大项,全省20个市(州)、29所学校选拔的42名选手参加比赛。王家政代表南充片区参赛,以自信的教态、娴熟的弹唱、新颖的设计优质地完成了四项比赛,展示了扎实的专业素质和优秀的个人魅力。

“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培养。”王家政说,她的舞蹈、钢琴、绘画都没有基础,进入阆中师范学校后,才开始接触,对新事物感兴趣的她喜欢上了学校开设的这些课程;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参加了学校广播站,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幼儿故事大赛等。

在学习中,王家政不怕吃苦,勤加练习。舞蹈基本功不好,身体不协调,她每次都早到练功房半小时练习;钢琴弹得勉强,但她不懈怠;美术功底本来就不行,就天天晚上画到11点;讲课不好,就咬紧牙不休息一直练。

今年18岁的王家政是攀枝花人,从小随父母在广州长大,小学六年级后回到攀枝花。进入阆中师范学校后,经过自己努力、老师培养,她才发掘自身才能。王家政说,在她身上,充分彰显了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鲜明特色和办学成果。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教育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阆中师范学校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音乐分为琴法、乐理、视唱等课程,美术又分为手工、简笔画、写生等课程,打造“合格+特长”、“学历证书+等级证书和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人有特长、人人都成才”的局面,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藏家姑娘立志推广旅游改变家乡面貌

斯郎德吉十分喜欢在社交软件上传家乡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这位来自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的19岁藏家姑娘,是阆中师范学校初等教育专业2013级学生,当了4年班长。

著名的甲居藏寨、中路石棺墓群、莫斯卡格萨尔石刻、党岭自然风光以及极富传奇的十三角古碉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就位于丹巴县。

“中路石棺墓群、中路古碉,就位于我们中路乡。”斯郎德吉说,中路乡还有新石器时代古石棺群、历史上神秘消亡的东女国故都遗址,以及香甜可口的苹果、梨子,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未得到有效开发。

“丹巴县、中路乡相对来说还很贫穷,还端着旅游资源这个‘金钵钵\’过着穷日子。”斯郎德吉说,作为走出来的大学生,她有义务和责任反哺家乡,对家乡的旅游事业作出贡献,“能够帮助家乡宣传、开发旅游资源,是我的人生价值。”

“2014年,我参加了自学考试,攻读旅游管理专业。”斯郎德吉说,这是她在阆中师范学校最大的收获。她学了餐饮服务、酒店前厅管理、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等知识,学习所得为家乡及乡亲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她学会了如何利用资源、用什么渠道宣传,去年暑假,她利用网络平台,联系上投资人,与对方在食品加工、销售及景区开发上达成意向。

去年寒假,斯郎德吉开始学习梨酒的酿法。“一到大金梨成熟的季节,满地都是掉落的梨子,想到都心疼。”她说,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大金梨销售不出去,不易保存的梨子就入土化为泥了,因此她想将梨子酿成酒,成功后加以推广,来带动老家的发展。“我去了好几家酿青稞酒的酒厂学习技术,但是自己在酿的时候没有成功,口感太酸。”斯郎德吉说,她专门找来酒厂老板查看失败原因,对方说可能是容器漏气或是梨子不新鲜导致的。

斯郎德吉很想在梨子成熟时就回家酿酒,但是由于交通不方便,往返需要五六天,她只有等寒假才能回家,这时梨子已经成熟几个月了。

遇到挫折,斯郎德吉不会退缩,“我立志成才,当一个有为青年,回报社会,建设国家和家乡。”她说,建设家乡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开发家乡的旅游,为此她将继续努力。

在阆中师范学校,像斯郎德吉这样的学生还有300多人,他们大多数希望毕业后回到老家,扎根基础教育,改变家乡的面貌。在把学生培养成老师的过程中,阆中师范学校一直坚持“厚基础、高素质、有特长、宽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高、广、强”的课程内容,锻炼提升他们“一专多能”的师范生职业技能。

美德少年稚嫩双肩挑起家庭重担

2015年1月12日晚,感动渠县“十佳孝星”、“十佳善星”、“十佳爱星”颁奖典礼举行,当时17岁的范青青被表彰为“十佳孝星”,颁奖词赞扬她“用稚嫩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而在2年前的2013年6月,她获评“达州市美德少年”。

获得渠县“十佳孝星”时,范青青已是阆中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4级6班学生。她请假回家参加颁奖典礼,学校才知道发生在刻苦学习、团结同学、自强不息的范青青身上的故事。

范青青自幼被收养。不幸的是,在她10岁时,养父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去世,给养父治病让她家债台高筑。养父去世后,范青青跟年满7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身体不好,我从小就开始学着洗衣做饭、割草砍柴。”范青青说,很小的时候,她就帮着奶奶分担家庭重担。为了减轻奶奶负担,每天放学她就赶回家帮忙做家务。2014年,范青青正读九年级,77岁的奶奶带病干农活,不小心摔倒在田埂上,腰部无法动弹,她在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奶奶恢复得很快。

如今,范青青在校的生活费全靠好心人资助和学校的补助费来维持。因为知道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在学校里,她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不与人攀比。作为班上学习委员,她学习特别认真、用功,在学习上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范青青的美德,感动了身边的同学,学校、老师以她为榜样,教育身边更多的学生。

在61年的办学历程中,阆中师范学校紧紧围绕“成才先成人”的德育思想,将建设良好学风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以良好学风夯实育人基础,实现良好学风养成与学生成德成才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得到知识熏陶的同时,更培养了良好的品德。

芝兰倩倩香校园,桃李蓁蓁满天下!漫步在阆中师范学校校园,看到张张生机蓬勃的笑脸,感受到他们挥洒的青春活力;听到掷地有声的誓言,感受到他们满腔的梦想追求。图书馆里、教学楼中、林荫树下,四处都能感受到他们满腔的学习热情,洋溢的进取精神。

六十年披荆斩棘根植教育,一甲子明德守道誉满巴蜀。办校61年来,阆中师范学校坚持求实、改革、创新的精神,为巴山蜀水培育出了3万多名广闻博知、敬业爱岗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重庆、成都、攀枝花、苍溪、巴中、广安等地的幼教师资基地,南充九县(市、区)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和骨干教师多是阆中师范学校毕业生。为此,全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为阆中师范学校欣然题词:辛勤育桃李,繁华秀巴山。(刘洋)

新闻推荐

阆中退休教师十年磨一剧 讲述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故事

本报讯(记者张蓉萍实习生罗虹)6月13日,记者获悉,近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召开新编历史故事川剧《改历风云》剧本研讨会。《改历风云》的剧本由阆中市退休教师侯兴国历经10年创作而成。据了解,...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阆师的女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