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核心支撑 才能做大做强——朝天区创新机制大力实施核桃产业人才战略纪实
何忠财本报记者张玉伟
初夏,正是核桃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节。5月18日,朝天区蒲家乡河坝场村的何昌春、何小林、侯华堂等核桃种植大户一早就到核桃林中喷洒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
“只要按技术要求进行防治和管理,我今年的核桃至少能卖5万元。”何昌春微笑着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朝天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研成果转化,给核桃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走出了一条山区群众靠山吃山的脱贫奔康路。
引育并重壮大建强人才队伍
“多亏我参加了林业部门组织的培训,才掌握了核桃嫁接和管理全套技术。如今在阆中当起了技术顾问,一年能挣六万多。”何首军是朝天区培育出的核桃“土专家”,说起如今的变化,他很是感慨。
近年来,朝天区围绕核桃产业发展需要,出台《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暂行办法》,按需下单,引进核桃产业高层次人才5名、引进专家服务团队7个、引进省林科院副院长慕长龙等核桃产业领军人才28名。充分发挥专家服务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采取“1+1”“1+N”等方式,结对帮带全区在核桃产业发展上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实行跟班学习锻炼,手把手教理论、传技术和授经验,先后培育出“土专家”310名,64个贫困村均培育“土专家”1名。
该区还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培养技术人才,并组织技术人员“沉下去”,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防虫、夏嫁接、秋栽植、冬管理等关键技术培训5.6万人次,帮助每户至少培育了1名会操作、懂管理的“明白人”。
多点支撑建优用好施才平台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该区全面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力促其有位有为,才尽其用。
朝天核桃科研所所长孙亮介绍,该区为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累计投入200余万元科研经费,建优用好科技研发平台,落实16名专家开展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用于方块芽接的接口取形导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选育出硕星、夏早和蜀朝2号三个省级优良品种,研究提出了“本地核桃实生苗造林做砧木+本地良种嫁接改良”为核心的核桃良种繁育技术体系……促进全区核桃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为朝天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前不懂技术,病虫害严重、产量低。现在有了技术人员到户指导,去年核桃收了1000多斤,卖了九千多元。”朝天区转斗乡较场村四组建卡贫困户全光明说。
近年来,朝天区成立核桃产业发展中心,推动全区年均核桃品种改良3万亩以上,单株核桃树平均产量由原来的9公斤提高到13公斤,各乡镇均建立1支技术服务队,116个核桃专业村均建立技术服务站,64个贫困村还分设1—2个技术服务点,全面构建起区、乡、村三级技术推广平台。此外,通过培育核桃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将优质资源转化成资本,加快了群众脱贫奔康步伐。
激发活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
“每年政府都要给我们这些农民技术员2000块钱的补贴,大家在核桃管理各方面都很用心。”侯华堂是朝天区众多核桃技术员之一,他介绍,该区每年要对具有专业证书且年度考核合格的农民技术员,每人给予2000元补贴,这大大调动了农民技术员的积极性。
记者从朝天区林业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该区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出台了《关于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每年落实200万元经费,专项用于核桃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与推广;定期评选科技拔尖人才,对在核桃产业发展上作出突出贡献的30名优秀人才进行了表彰奖励。在干部任用上,优先提拔使用45名在一线且实绩突出的核桃产业技术人才。
一项项扶持政策,激发出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激情。近年来,该区在核桃品种改良、专利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解决了核桃嫁接成活率偏低和核桃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难题,核桃嫁接成活率和单株产量均大幅提高。据统计,2010年与2016年相比,单株核桃产量由平均5公斤增长到10公斤、座果率从40%提高到90%,全区核桃种植面积从18万亩增加到41.5万亩,产量由9100吨增加到3.7万吨,产值从2.7亿元增加到18.5亿元,核桃技术骨干由10人增加到350余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邓斌许旭记者王天雨)近日,阆中市政协每名机关干部职工都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市图书馆借阅卡。“这是我们建设学习型机关的一部分内容。”阆中市政协秘书长赵峰告诉记者,在推进学习型机关建...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