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优化扶贫举措和脱贫机制,确保年内56个贫困村出列、9077名贫困群众脱贫建12个脱贫示范村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小小竹排河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我在小竹排上坐,碧水蓝天任遨游。”近段时间,阆中市枣碧乡杨家河村的“划竹排游山水”旅游项目火遍了阆中微友圈。小小竹排撬开了乡村旅游的大门,为贫困村脱贫增添了内生动力。
56个贫困村出列、9077名贫困群众脱贫,这是阆中市今年要完成的脱贫攻坚任务。该市瞄准年度目标任务,积极谋划,认真探索务实管用的方法、机制和模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优化扶贫举措 激发扶贫活力
5月4日,记者来到杨家河村,只见群山逶迤,溪水潺潺。青山绿水间,游人搭乘竹排畅游其间,回归自然。
“杨家河村距离阆中城区仅10公里,这里景致宜人,具备开发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枣碧乡党委书记敬中恒告诉记者,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杨家河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今年要完成66户、246名贫困群众脱贫、整村出列的脱贫任务。
“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攻方向,推动‘旅游+扶贫’模式取得更大成效。”今年以来,在阆中市“以城带乡,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战略思路驱动下,枣碧乡党委、政府经过研判,决定依托杨家河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融入阆中“半小时乡村旅游圈”,助推***。
“目前我们已在杨家河打造了竹筏漂流等旅游项目,下一步将增设农家乐等配套设施,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敬中恒说。
小小竹排撬开了乡村旅游之门,为贫困村增添了脱贫的内生动力,也是阆中市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果。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该市在引大企业、建大园区,不断增强“园区+扶贫”模式对贫困群众的带动作用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一村一品”,并通过融合发展庭院经济等方式,增强脱贫产业之间的复合性和互补性,增强扶贫成效。
在对扶贫模式进行探索优化的同时,阆中市还积极在脱贫办法谋划方面做文章。
按照南充市2017年脱贫攻坚主要目标任务,近日,阆中市确立了12个脱贫示范村。根据要求,这些村落将严格按照有增收产业、有安全住房、有配套设施、有优美环境、有公共服务等“十有”标准推进建设。
12个脱贫示范村体现了阆中市建立脱贫攻坚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体系的工作思路,为该市脱贫攻坚工作树立起了标杆。
此外,在着力推进市级脱贫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阆中市还重点打造了天林乡五龙村省级示范点,通过多类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以此为基础,该市还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承建脱贫攻坚项目的机制,从而有效控制项目的质量、进度,确保资金安全。
优化脱贫机制 增强内生动力
5月4日,由共青团阆中市委组织开展的“青春助力扶贫·同奔幸福小康”志愿扶贫活动走进天林乡五龙村。
当天的活动中,来自该市医院、电力等部门以及学校、企业的志愿者走进贫困群众家中,通过赠送生活用品、开展义诊、亲情陪护、政策宣传等方式,开展志愿扶贫活动。
“目的是把团员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要求上来,让团员青年投身到脱贫攻坚实践中去,在***精准脱贫第一线建功立业。”共青团阆中市委书记唐菲介绍说。
今年以来,由群团、社会组织开展的扶贫专项活动在阆中屡见不鲜。通过送岗位到乡镇、社区、企业,举办贫困群众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创新社会帮扶机制,有效搭建了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平台。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同时,阆中市还在法治扶贫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同一天,由阆中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的宣讲小组走进柏垭镇上游村,开展法制宣讲活动。工作人员围绕《劳动法》《合同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选取了一些针对性强、在农村经常发生、极具警示教育意义的案例,以案讲法,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据粗略统计,仅今年4月,这样的法律宣传活动便开展了近十次。该市还在贫困村推动建立脱贫公约,推广村民议事会、民主协商会等制度,充分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的能力。
脱贫攻坚非一日之功,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指挥调度机制尤其关键。为此,阆中出台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运行管理规则,进一步厘清职能,层层分解明确责任。
根据要求,该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其他党员干部则按照“一岗双责”“分片包村”的要求,扎根***一线,切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而在优化力量统筹方面,该市结合贫困村实际,适时动态调整“五个一”帮扶力量,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让身处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都能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显身手、建功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旷心怡记者牟廷河)招募组织多人以虚假事由出国务工,导致多名中国公民滞留境外。近日,阆中市法院以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判处被告沈某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3万元。据悉,这也是该院判处的首例组...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