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阆中首部民间传统文化“百科全书”面世700余人历时4年完成 400余万字记录阆中民间传统文化

南充日报 2017-05-10 04:05 大字
●邓斌 杨膳宁

5月6日,记者从阆中市民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民间传统文化集成》(以下简称《阆中民间传统文化集成》)丛书日前正式发行。该丛书是阆中民间传统文化口述史学和口述史料的集大成之作,被专家称作阆中民间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A 编撰:700余人耗时4年完成

记者看到,这套丛书共七类十册,主要内容包括阆中的神话故事、传说、歌谣、俗语、戏剧、音乐、寿庆与丧葬、码头文化等,共计400余万字。

《阆中民间传统文化集成》丛书执行主编廖周德告诉记者,这套丛书的搜集整理和编撰历时4年,动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收录了民间广泛流传、分布的各类传统文化,是该市一项摸清家底、抢救文化、敦风厉俗的文化工程。

阆中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息。自秦惠王置县起,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曾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人文气息活跃,遗产遗迹丰富,其中三国文化、科举文化、春节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五彩斑斓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

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文化和市场经济趋利性影响,一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正在不断消失;大量民间艺人相继去世,不少民间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实物和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为发掘、抢救和保护传统文化资源,丰富阆中历史文化内涵,弘扬和彰显民间传统文化,2012年,阆中市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系统地开展民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工作,并对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编辑、修订,完成《阆中民间传统文化集成》成书工作。

“这是阆中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套丛书。”该丛书执行副主编李文福介绍,民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工作序幕拉开后,各乡镇(街道)积极响应,聘请和抽派了有文字功底、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老干部、老文化人和退休教师、文化专干,具体负责和从事本辖区民间传统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一支700余人的采风大军跋山涉水、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茶馆街边调查、采访,挖掘蕴藏在民间的传统文化瑰宝。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全市50个乡镇(街道)较好地完成了民间传统文化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任务,共搜集文字资料155.4万字、图片1000余幅。

根据乡镇(街道)上报的资料,该市分类进行了梳理,将搜集到的绪论4.7万字、民间文学63.2万字、民间艺术32.7万字、民间风俗41.8万字、古镇与码头世相13万字分别打印成汇编文本,为分类整理、撰写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为使丛书分类科学、内容齐全,在上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并结合阆中实际,先后9次反复研修,最终形成了《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风俗》《古城古镇》等七大类共43章170节1900多个条目。

为撰写好民间传统文化资料,该市根据绪论、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风俗、阆中风水和古镇与码头世相归类整理撰写内容,聘请了市内知名文化专家、学者,分6个整理撰写组,具体负责整理撰写工作。

历时4年,《阆中民间传统文化集成》《民间文学》上下卷、《民间艺术》上下卷、《民间风俗》上下卷、《古城古镇》、《码头古道》、《春节之乡》、《风水之都》七大类10册共400余万字、2400多幅插图的丛书成形。

B 意义:可资政教化存史传承

李文福介绍,这套丛书体现了知识性、大百科和阆中特色。

据介绍,整套丛书有4特点:第一,注重民间口传的收集,特别注重以事实说话,将口传和历史资料相结合,记录更加准确。比如《古城古镇》一书中关于“阆中”的得名,一改过去只选择一种的做法,而是罗列了5种说法。“有争论,但便于后人去研究去思考。”李文福说。第二,资料详细准确,对于一些提法进行了规范。比如“巴渝舞”“阆中情歌”等。第三,来源有据可查,体现真实性。记者注意到,每段文字后面都有讲述者、搜集者、整理者。李文福说,尽管当时有人反对,认为会占文本空间,但他坚持这样做,“说明文字不是凭空而来,有人负责才客观准确。”

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谭继和认为,这部丛书是阆中民间传统文化口述史学和口述史料的集大成之作。他认为,丛书不仅限于民间文学,更是扩而大之为民间文化。是阆中民间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阆中地方民间文献的“四库全书”。把这套书称为“阆中全书”并不为过。就文化性质而论,丛书可以说是阆中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包含了错综古今的阆中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从几千年前巴人土著之学到历史上的百科六艺,再到近现代种种与巴文化融通互鉴的移民文化和外来文化。就口述文献价值而论,丛书是阆中地方民间文献的“四库全书”,包含了历代口传至今的阆中民间特色文化,尤其是体现阆中文化个性的天文风水、民间礼俗、民间乐俗和百科工艺四大方面的民间口头文献。“天”“礼”“乐”“艺”4个字就是阆中地方文化的特色和亮点,也是巴文化腹心区域的特色和亮点。

“完成了阆中文化人几十年来想完成而未完成的心愿。”李文福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市就曾计划搞类似的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启动。得知要编纂这么一部书,当地很多老文化工作者积极参与进来,甚至无偿贡献出压箱底的资料。当地成立了由23人组成的阆中市民间传统文化集成编委会,一些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都参与了该丛书的总纂编辑和审改工作。据统计,整部丛书借鉴了200多种文献参考资料。

◆相关链接

丛书读评

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谭继和:

丛书是阆中地方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 是阆中地方民间文献的“四库全书”。

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阆中市民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编委会主任、主编杜永龙:

丛书抢救性地挖掘了一大批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 系统性地整理了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生活生产习俗, 创造性地展现出世世代代阆中人的聪敏才智。 它的出版发行,对弘扬阆中优秀文化,推进文化强市以及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阆中市委书记张斌:

丛书彰显了阆中历史底蕴,集民间传统文化成果于一体,是阆中文化人的心血和智慧结晶。

《阆中民间传统文化集成》丛书执行主编廖周德:

丛书是阆中的形象化乡土教材,必将发挥出“资政、教化、存史、传承”的特殊功能。对弘扬阆中优秀文化,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以及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闻推荐

阆中市市场监管局查获一起涉嫌仿冒茅台酒案件

清明节期间,四川阆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七里监督管理所查获一起涉嫌仿冒白酒案件,当场查获白酒96件,共计576瓶。4月4日,该所接群众举报称,在七里街道某小区门面内有商贩销售假酒,该所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奔...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