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宰相杨博之父杨瞻诗赞阆苑十景
阆中之美,美不胜收。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来此咏诗作赋,留下了千古名篇。曾在阆中为官的明代宰相杨博之父杨瞻,更是继承前人说法,梳理出“阆苑十景”,并赋诗盛赞。
杨瞻,字叔后,山西蒲坂人,进士出身。明嘉靖二十二年(1534年),任右寺副四川按察司佥事,分巡川北道,常驻顺庆、保宁二府。在阆中任职期间,他大力修葺佛寺,培植景观,提倡文教。
在锦屏山,杨瞻增修望江楼及三洞六亭,使锦屏风光更入胜境。他又重建将相堂、三陈书院、锦屏书院,并经常视察书院,关心教学,还亲自题诗勉励学子。
任职阆中期间,凡阆中名胜古迹,杨瞻均题诗一一咏赞。经考察研究,他定出了“阆苑十景”,即锦屏春色、嘉陵秋水、云台仙风、颐神古洞、书岩遗迹、盘龙池馆、南池晓波、西津晚渡、伞盖凌云、梁山戴雪。对这十大景观,杨瞻一景一咏,极表倾心陶醉之情。
“古阆城南别有天,幽奇端不类人间。风光环绕读书洞,云雾遥连伞盖山。”锦屏山,位于阆中城南,古称阆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称锦屏山。杨瞻作诗《锦屏春色》赞之。吴道子的《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也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句“阆中盛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即指该山。历代文人游览锦屏山,留有诗作70多首。
1984年,阆中市在锦屏山投资修建亭台楼阁,建成锦屏公园。如今,锦屏山已成为“嘉陵江山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瞻所做的《嘉陵秋水》《西津晚渡》两首诗则描写的是嘉陵江的绝美风光。“一曲长江南绕城,金风初动自澄清。浪随远渚抑扬去,月到中天闪烁明。”嘉陵江在阆中境内迂回百余里,是为阆水。古城西边的锦屏山脚下有一古渡叫西津渡,也叫空树渡,为北岸右匮阁之东到南岸空树溪一段。
杨瞻诗作《云台仙风》描绘的云台山是“阆苑十景”中最远的一处。位于城东北面的文成镇境内,距阆中市区30多里,其山部分位于苍溪境内。
“明代,云台山云台观属保宁所辖,杨瞻十首景观诗里有云台,便是情理中事。”阆中市名城研究会研究员刘先国介绍说。
此外,杨瞻还写了阆中境内梁山、盘龙山、伞盖山等处风光。梁山在阆中城东十里,《梁山戴雪》云:盘龙东上散林嶛,腊去梁山雪未消。寒气漫通玉垒险,琼光应接锦屏遥。该山三面临水,梁山关为阆中城东之门户,地势险要,冬春之交,独有积雪。盘龙山在阆中城北,蜿蜒磅礴,横阔十余里,形如蟠龙而得名,是古城区唯一一处山脉,现为国家森林公园。伞盖山在阆中城北,形如伞盖。
杨瞻在阆中任职约8年,为官、为文、为人和所作出的成绩在《保宁府志》中均有记载和反映。阆中市名研会专家谭家驹曾对杨瞻做过研究,还曾受杨瞻的后裔邀请,前往其原籍考察,并写下了《杨瞻与阆中的文史传承》。
谭家驹说,杨瞻在任时为民平冤,但受谗言所害而告别官场,“浩然东归”。其子杨博科举成名,官至宰相,其他子孙也多有建树。
阆苑十景今何在?这成了当地文史专家竞相研究的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人诗歌中描绘的阆苑十景部分已不复存在。”刘先国介绍说,当地一些有识之士也曾建议恢复这些景观,但目前还未能成型。不过,阆中市诗词学会会长刘先澄等诗词爱好者已开始吟咏阆苑新景。在刘先澄所做的《阆苑新景二十咏》中,就咏颂了华胥澄渊、贡院赶考、桓侯巡城等景点。
◆杨瞻诗文鉴赏
《锦屏春色》
古阆城南别有天,幽奇端不类人间。风光环绕读书洞,云雾遥连伞盖山。烂漫百花春剩云,翱翔双鹤夜邀还。冲天松柏直摩日,我欲凌空信手攀。
《西津晚渡》
长江东下接旁溪,不作风涛漪又漪。喧渡尽教客子竞,系舟莫著蛰龙知。鱼游上濑垂纶短,日落西山返棹迟。唉乃歌声芦外去,渔灯明灭月初时。
新闻推荐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将普通药酒“包装”成“能治百病”的神酒,价格飙升10倍,以600元/瓶的价格零售给中老年人。为引诱更多的人上当,举办者还抛出钓饵——每天免费为入场听课者赠送一枚鸡蛋或几粒“...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