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通过基层民主治理和送法下乡,帮助群众摆脱“等靠要”思想,增强法制意识,坚定“我要脱贫”信心着力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210余个村(社区)出台《脱贫公约》
“我再加把劲,今年脱贫莫得问题!”2月27日,阆中市金子乡麻石垭村贫困群众苟勇德谈起今年的脱贫目标时,信心十足。曾经的他因为“等靠要”思想严重,没少遭村民白眼。自从该村出台《脱贫公约》以后,在村干部的耐心劝导和帮助下,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发展致富产业,如今已建起了新房。
阆中市委办副主任、市依法治市办主任王杰元介绍,该市在***工作中,积极发挥村级基层组织自我管理作用,通过出台《脱贫公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实行民主治村,增强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脱贫有公约 内生增长有动力
麻石垭村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阆中市区约80公里,属省级贫困村。据金子乡党委副书记王斌介绍,针对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实际,该乡发动群众参与制订《脱贫公约》。《公约》经村民反复讨论完善,并逐户签字认可,明确了村委会的监督责任和乡政府的兜底责任,要求贫困群众学法、知法、守法,主动参加技能培训、发展家庭产业,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该市已有210余个村(社区)出台了《脱贫公约》。
为帮助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阆中市在扶贫开发中坚持基层民主治理,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从行为上落实扶贫举措,从制度上筑牢法治保障。
阆中先行在天宫乡试点“一约三评”,通过制订《村规民约》,推进民主治村;通过“干部评等,党员评星,家庭评美”,实现知民意、聚民心、解民难。活动开展以来,该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干部、党员及“最美家庭”,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增强,好的民风、村风逐渐形成。全乡矛盾纠纷较往年同期减少30%。
同时,该市通过民主自治,让基层问题在基层解决。该市在100个村(居)试点,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把“谁来解决、怎么解决、何时解决”的问题交给群众讨论决定。推行村民协商会制度,把辖区内的农民专合组织、业主大户、老党员等纳入协商对象,通过开展会前征求意见、决策听证、民主评议等多种协商方式,征求各方对决策事项的意见建议,促进议事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去年以来,该市100个试点村(居)共选出“代言人”2365人,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1800件,为群众办理实事1300多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多起。
送法上门 家门口解难事
“多亏了马法官,我才能按时拿到工钱。”去年腊月二十八,思依镇金斗观村村民蒋甫成在法官马跃的帮助下拿到了工资。
去年底,该市政法系统结合***工作开展“千名政法干警进村促和谐”活动。在全市政法系统选派法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政法干警与全市142个贫困村结成对子,重点做好联系村的稳定维护、矛盾化解和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协调处理邻里矛盾纠纷,保护老人和妇女儿童的基本权益,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营造出“讲法理、风气清、民风淳”的良好发展环境。马跃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办法,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逐渐形成。”
同时,阆中还创新法律援助模式,在各乡镇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张贴法律援助网络分布图,对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群众进行及时援助。创新实施了法治扶贫“十百千”工程,聘任十名知名律师、选派百名政法干警、筛选千名法治干部定点帮扶,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解决涉法问题方面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指导的同时,提升村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在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打卡直发和共管账户三项制度基础上,该市建立农民工实名登记、实名考勤、工资按期结算和工资拨付公示制度。由该市劳动监察大队会同公安机关在各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宣传专栏,将用工情况、支付情况、欠薪情况、支付主体等内容进行公示,工资关系一目了然。完善农民工工资追讨制度,成立专门工作组进驻群众工作中心,集中接处农民工欠薪案件,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春节前夕,该市相关部门成功帮助解元乡、清泉乡等地的100名农民工追讨回在天津务工时被拖欠的工资。
该市采取“三个锁定”完善欠薪责任追究制度,提前锁定农民工人数、欠薪数额和支付主体,一旦发生欠薪案件可快速稳妥处置。2016年,该市劳动监察大队依法受理欠薪案件374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办103件,兑现被拖欠农民工工资60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多次违法经营 服务质量差 四川阆中一出租车司机被注销从业资格
笔者日前从四川省阆中市运管局获悉,阆中市某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母某某在经营服务过程中,因多次违法经营,服务质量差,被该市运管局依法注销其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注册资格,责令其3年内不得在阆中市境内...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