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阆中千佛镇:“种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南充日报 2017-01-19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晓江

位于阆中市东北方向的千佛镇,因千佛岩得名,千佛场因构溪河绕场而过,素有“小保宁”之称。近年来,千佛镇更因盛产生姜而扬名全国。1月日,国家农业部发布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公告,千佛竹根姜赫然在列。

1月日,记者走进阆中千佛镇,一探千佛生姜种植背后的故事。

走进千佛镇毡帽山村,一块块平整的田地映入记者眼帘。“开春后,就要正式下种,被平整过的土壤比较松软,到时候还要施上农家肥。”村民金其培正在地里翻土,每年3月日左右就要下种育苗,那时候天气已经开始暖和了。

说起种植生姜的经历,岁的金其培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从岁算起,我已经种植生姜多年了。”金其培从父辈身上学会了种姜的本领,岁之前种姜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家的菜园,每年产的姜除了自己留下一小部分吃外,其余的都背到场镇上卖,赚取一些零用钱,属于小打小闹。

年,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村里的农户开始大规模种植生姜,金其培也承包了多亩土地种姜。“当时,还是有点担心,种这多姜卖不出去怎么办?”令金其培没有想到的是,在生姜收获之前,政府已经联系好了买家。当年,他家的生姜全部一售而空,种了一辈子生姜的金其培第一次尝到了甜头。

年,金其培亩生姜种植地,产姜4万多公斤,以批发价6元每公斤销售。“目前,生姜已经卖掉了3万多公斤,还剩下几千公斤储存在地窖里,准备年后销售,看价格还得不得涨。”金其培笑着说,因为生姜销路好、利润高,儿子也留在家里种姜,去年一家人的纯收入至少在万元以上。

阆中生姜种植已有多年历史。据《保宁府志》记载,千佛镇从清代开始就盛产生姜,每年秋天生姜收获后,都要运到成都、重庆、巴中、汉中等地销售。年,千佛镇全镇生姜种植面积达到余亩,政府主导培训姜农1.2万余人次,培育了亩以上的生姜种植大户户,培育生姜营销经纪人人,成立了千祥生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千祥生姜”商标。

千佛镇副镇长徐健东介绍,千佛镇创新开展了“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生姜种销模式,为广大种植户持续增收提供了保障,千佛镇仅生姜产业一项,就占农户农业总收入的%左右。在千佛镇的影响和带动下,千佛竹根姜的种植范围已扩大到附近金子乡、望垭镇、三庙乡等多个乡镇。

“生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既可食用,也可药用,还可以深加工,用途广泛,一般情况市场波动不大,姜农们的收入因此也比较稳定。”千祥生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思双说,生姜以前是千佛镇的传统产业,现在变成了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下一步,我们还将在生姜上做文章,开发糖姜、醋姜、泡姜等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生姜的附加值。”

新闻推荐

普及反假货币知识 净化流通惠及百姓

月日,中国人民银行阆中市支行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在阆中火车站、阆中汽车站、南津关古镇、阆中古城游客接待中心等人流密集的地方集中开展了“情系游子·情暖巴蜀”反假货币宣传活动。人行阆中市支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